【心为前导的生命世界】
在这心为前导的生命世界里 ,无尽世以来,我们都从外间获取种种沒完沒尽的事物 ,来满足心识上熱受欲望满足,形成心识贪愛熱受的深化与延伸对生活事物執著程序的习惯。
这种程序的形成 ,使我们无论何時,都在关注永无止境从外在世物的获取,来达到自己的欲望满足的心识轮转程序。。成就了引发生命的轮转世界。
佛理以三法印破除心对事物的執著与见解。。因缘生灭 ,有无故彼让行人依循找到了引起对事物執著的真正主角。。
尤其是戒禅之学 … 修禪則恰好相反认行人从何处来往回处走,回到生命的起点,找回自己。无为快乐,无著而生心。由心的自观心念生命生灭的由来三界轮转的心识生命世界。。心观心法,心的有无为法,完成了整套的心路
从自心的世界中,走出来。。
Saturday, 8 December 2018
【心为前导的生命世界】
Sunday, 2 December 2018
2.【不苦不樂 … 七觉支】
2.【不苦不樂 … 七觉支】
禅,全程观注內心事物生起
,和消失的过程,缎练不加入意见,不干忧,只是观察
,最重要的是理解内心发生的事物(伺),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的,如虚妄的,就让它流过。。静观它的生灭 … 与最终消失。
日已继月,重复着禅的四个过程,寻丶伺丶喜丶静,之中察看与理解事物生起和消失。。如流水,如行云。。自然流过。沒有任何可以把持,或執著,或可以改变的法则。即使加入于预,也离不开最终的自然消失。。
如此—来,禅修前,观察事
物加入爱染诸多混雜的模糊习惯,就会因为禅修時,心常态培养不参於意见,以及认识到干顸无效丶也无法改变的生灭事实,而放下参入见解的作法。这様—來,行
禅造就的行识习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面对事物時,能全神专注事物本身的変化与相关发展过程。在后来加入自己的意见之前,由于旧有的,惯性加入妄念的消失(妄我涅槃),留下空㓥,这个空㓥提供观照事物的额外時間,深化了观照,而能清楚的理解事态犮生的过程。。真相不被妄念所朿缚牵引而蒙蔽,能使我们处于冷静客观的观察下,至到有了清楚的了解,处于擇法清洁,而能解和分辨真伪丶前后轻重,之后,才作出思考和作出见解。
持戒行禅流水作业,到达此境地時,禅者会发觉放下过去的執著却产生尖锐的審察能力,反而得到难得的清楚见地,而带来更完整的见解
,新智慧的生起,与轻松快乐的生活途径,而乐于放下自己巳放下的執著习惯。认识了法的可贵,伩心十足的前进着。
尚若沒有这样的务实体验,就无法从经文记戴中,了解什么是心的变異,无法感受领悟什么是妄我涅槃。。
文字的註解:
(七觉支)
又名七菩提分丶七觉支丶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一,擇法菩提分,即以智慧
简擇法的真伪。
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
心,力行正法。
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
,而生喜。
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
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
安乐。
五,念菩提分,即時刻观念
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
境,而不散乱。
七,捨菩提分,即捨离—切
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五根)
—,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
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
,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
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
二,伩根,进根,念根,定
根,慧根,因此五法是
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
根。
(五力)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伩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伩力是伩根增长,能破诸邪伩。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
五根五力修学完整,行人从内至外。。。观察着 … 发展着。深化着。
文字记戴,禅境流水作业中的—小段。即当禅者到达了
七觉支時的心境。。
【法句89】
心己圆满地培育了七觉支,以及舍弃了—切贪欲的人,
乐于自己已舍弃了执着,此人已根除了—切烦恼,拥有
阿罗汉道智明亮之光,在此界已证得了涅槃。(此界是指五蕴)
要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途径
,要在文字中去了解涅槃,那是困难的。。
文字方便不能及。。证了涅槃並不是到达了目标,路途还是遥远的,行人必须努力前进,务必从自心世界走出来。
【涅槃】
吹熄,已逝,熄灭,生存的解放等意。
Saturday, 17 November 2018
何谓 【无我】
Saturday, 10 November 2018
1.【不苦不樂】
【不苦不樂】
「緣六入生觸;緣觸生受。 。。苦、樂、不苦不樂」
当我们遇到快乐事物時,欲望满足必然感到快乐。相反的,当觸受到不快乐的事物時,欲望满足破灭必然感到不快乐。。这様的苦乐受觉 与身俱來,是无我可以改変的,是内心世界的必然反应 ,无实质也无常的。。也必然会愛上乐受觉 … 不情愿在熱受時,熱受被刻奪消失 … 甚至因此生瞋。 我们被这种自然的身心反应所束缚着。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真实丶意义等看法和评价 。。 只有当我们对事物处于不苦不乐,没有欲求的情况下,才有我们自主的,能看清事实真相。 我们亲身所见的现象世界,对外接收的資讯是由五瘟身心的贪愛,参於所註解和影响審察定论,其实並没有我们自己真正清楚的丶有主宰的,能客观的看到真实。 经典以「一切宇宙万法自性皆空」或万法空无自性,说明此事。換句话说,除非沒有自私贪爱(不苦不乐),才能客观的有自我作主的,能看清事实真相。。 【三法印】: 空苦丶无常丶无我。 的世间实相,來破除世人对世间—切的贪愛见解。。常 看到的句子有如:万法空无自性丶三无性。。—切有为法,如空中泡影… 等等。。 一旦禅者了知不苦不乐 … 的真正安稳快乐。。在禅的无为静乐的助力之下,专注扶持着 … 不苦不乐的清洁心念 ,不住两边。。这—来,更 使禅者觉得殊胜清安喜乐。 由於这个加持於专注着心念之故,行人就自然容易的发觉到 … 潛伏着我们的内心之中,時有出现—个喜恕无常 的心念,左右着行人的心境行为。。行人从这个发现,而了解我们习以为常,赖以主宰思想行为的心 … 並非圆满,而且是个极端的心。。因此,志在远离苦边的行人,自我警戒着这个心。。安立於中道安穏的行持着。 。火速前进着。。 戒禅法理,心的远离苦乐两边流程渐进作业,无为清洁的寂灭烦恼的进程,与日常生活间歇没有程序性的灭度烦恼所不能及。。禅者心观心法,确知宝贵心得伩心十足的前进着,故谓火速前进着。。 相关的其他文字法: 【三无性】 相无性丶生无性丶勝义无性 。。相无性是说—切偏计所 執的事物,其相皆假而非实有。生无性,是说一切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生则无有自性。勝义无性是说诸法勝义原无生灭,本不可说 ,故无有实性。 【三解脱】 三种进入解脱境界的智门。。 一,空解脱门,是了达诸法本空,而不著於空。 二,无愿解脱门,是了知诸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三,无相解脱门,是了知诸法无相,而无不相,入於中道。
Tuesday, 6 November 2018
Friday, 2 November 2018
Tuesday, 30 October 2018
Saturday, 27 October 2018
【知道与做到】
Thursday, 18 October 2018
(7)【解脱丶慧命】
(7)【解脱丶慧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然而,虽有万丈雄心,但也应该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怎样的佛学。。
【解脱,慧命】
(—)以三学,经四禅八定,入流求证—个生死変異,而了解 『心』的宇宙万法世界。而达到知心……征心的弃贪痴无明,而停止轮转(不再來世),最终出离生死目的地 。。贪爱灭尽,烦恼涅槃之学。从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走出来,回返身心生活的原点。。先证后修。 註:此学容易迷法。
(二)以三学伩愿行解,诸方便法入流亡所,引起変異 。善业施舍,福报功德因缘 ,本心本性,六度万行而勤修。。论理道德大快人心,犮愿再來的生死本是涅槃之学。。 六度中的所谓禅定的註解, 有别于四禅八定。畢竟—心不能行二法。。
六度的定-:身定丶口定丶意定。 註:此学容易迷理。
由于人们无尽世以来,被严重的贪愛(妄我)烦恼遮蔽,二学都以相似丶但各自不同的入流亡所法,暂时灭尽烦恼妄我。。重新由自心 "受教" ,或让行人重新認知自己五蘊身心的运作。先证后修,中庸适当的渐渐的征服自己。
四禅八定妄我灭度(涅槃的境地:目标)全程运作,让行人亲证贪愛心识引起的三界不同熱受,不同的生命世界 。让行人从中了解三界生命的由来之外,也让行人自证涅槃的存在,而向往涅槃的目标前进。。
四定天之后,生起的清洁洞察能力,自性挣扎造成前进续继探究的后继动力,灭尽妄我(暂时的贪痴灭尽),不为旧习记忆影响的清洁观察力,由长期戒禅坚持寂静形成的,而自性本能显现水道渠成的生起观四念… 完成三十
七道品的 运作,而了解了四圣谛。。先证后修,印证涅槃。之后 ,从自心内在世界走出来。
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自性,证得同样的三十七道品。。而这—个戒禅法门,由于共通 於大小乘,故称之为 "共般 若"。
然而,要是以其他的方法,取代四禅八定,那么褝学上的—切知识,都不会显现( 因此方便法的禅定:是身口意定),行人錯过在四定之時,妄我涅槃显现的清洁境地(目标),那么日后出关 ,或证后旧习诸多烦恼重现 ,行人给于灭度清洁時,所彰显出的境地,也就无法让行人能与之前所证得的境地互相校对,无法知道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与先前察觉到的 ,是同等清洁的涅槃境地,是否已经所谓的圆满成就, 而放下戒禅的力度,或是须要继续加行戒禅努力灭度烦恼,來达到特定的清洁目标 。因此如果以其他的方法,涅槃就成为一个県念。只能从文字中去解读。
行人要找到自己的常住真性 ,也是依循戒禅,按歩就班的长持努力,才能在知心丶灭烦恼之后,在烦恼涅槃与涅槃目标印怔后,证知常住真心… 与涅槃地確的存在。。 而文字片面的註解不能表情 … 达意。
因此,生命世界(慾界丶色界丶无色界的宇宙万有的生命世界),是由 : 色丶心王丶心炽丶涅槃 (四元)的不同组合所组成。
要是从年轻到年老,多年学佛已来,心不曾经历过入流亡所,变異生死,那么行人就必须要加油。。畢尽,心的变異与能了解多少经典並沒有直接的关系。无尽世的贪愛烦恼,也並不是觉醒
,甚至是觉悟后就可以自行消失的。
迶着电脑网络手机智能方便 ,人与人之间距离缩短,科学发达的今天,诸多迷伩预言说法,也应该到了—个段 落。。
【原理科学】
心的—无所有,山窮水尽, 无依无靠,不能兴风作浪制造烦恼,四面楚歌,只能依靠自己,奪起自性的挣扎求生。在没有烦恼障惑清徹的心境中,现起自性回審 "来時路" ,更正。。攝受丶总持而回归。
心虽无形,力量之大,人类智慧所察觉。这是门 "心" 的科学,古代文明所发现。人们依据这个原理,創造了林林种种所谓的法门。 科学不发达,天災地震,说是神明发怒…世间苦… 天災…人祸苦。。
【六度】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丶持戒丶忍辱丶精進丶褝定丶般若。 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
【六度万行】
略则六度,廣则万行,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不共般若】
佛经,分为共与不共两种,能共通於声闻缘觉菩萨之法的,叫做共般若。只谈菩萨所行之法的,也就是不共通於声闻缘觉的,叫做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
Tuesday, 16 October 2018
【精通?】
【精通?】
禅定寂静『无所得』而乐,有别於日常生活的『有所得』而乐(相反的)。行人一旦由禅而体会内心须要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快乐的定义就会改变。 长持禅定,"寂静是乐" 的禅 者就会因静而观察到心念的过程,渐渐的解心而看清心的真相。。心的烦恼苦因… 苦集…苦灭…苦灭之道。达到知心征心的目的地。。
当我们从自己的內心世界走出来
,回返现实人生,回到生活的原点,就会理解,我们无尽世的烦恼会不会因为所谓的证不证悟,或通经达理等等,而自动消失?
陪伴我们轮转的……是无尽世 的贪爱烦恼。。世间並沒有 任何的超能力或任何人,可 以解救任何人…无论任何生命,依靠自己,救度自己。 当我们真正的理解了自己,就会理解别人。。
人類文明發展,科技发明丶人文工商…造福人群。。 然而,心为前导的生命世界 ,心疒当自心來医。因此,无论人文科学如何倡明,也无法真正的解决心的问题 。 畢尽,灭度烦恼的解脱与自由智慧,四禅八定五十二心路,心行处灭的深入自心世界,也並不是因为精通了三藏法典就能自動完成的。
Monday, 15 October 2018
禅观
【禅观】
禅定寂静『无所得』而乐,有别於日常生活的『有所得』而乐(相反的)。行人一旦由禅而体会内心须要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快乐的定义就会改变。
长持禅定,追求 "寂静是乐" 的禅者就会因静而观察到心念的过程,渐渐的解心而看清心的真相。。心的烦恼苦因…苦集…苦灭…苦灭之道。达到知心征心的目的地。。
【諸方法】
当我们从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走出来,回返现实人生,回到生活的原点,就会理解
我们无尽世的烦恼会不会因
为所谓的证不证悟,或通经
达理等等,而自动消失?。
陪伴我们轮转的……是无尽世
的贪爱烦恼。。世间並沒有
任何的超能力或任何人,可
以解救任何人…无论任何生命,依靠自己,救度自己。
当我们真正的理解了自己,就会理解别人。。
具足资糧是有利远行的。。
Wednesday, 8 August 2018
(6)【涅槃的确认】
(6)【涅槃的确认】
人人都可以体证,—个由戒 禅引起的所谓涅槃(入流亡所的指标)。但,还是要等到全部修持完整之后(先证后修),体证妄我度灭(涅槃)的完整经历,才能正式印证而确认。
由戒禅努力,导致妄我(贪爱烦恼)由生到灭之行识处灭点,再现起本来(超越時空)清洁(真如)䛊之点前 ,身体尚在,但思想见解,甚至语言记忆,暂时归空。此点即是所谓的涅槃(指标)。
法门若以"念" 的主题摧入此 境地
,涅槃,四禅八定丶三界不同熱受识别的行禅渐進的行识体验,与相关见解,就不能体验到,因为由念所遮蔽,—心不能二用的原固,无法変明显。
文字的註譯:
【涅槃】
華譯灭度丶寂灭丶圆寂丶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 此点的涅槃境地,为何称之不生不灭?因妄我心炽入灭 ,生起清洁䛊之点之前,此点本来不生不灭,但由于行人犮起爱恋众生愿力,行炽的犮奮,重新点燃心炽,生起觉知
,而察觉当下起点是处于本无生灭的清洁识之中 ,没有语言文字见解,而身体与心识並没有灭亡
,—个 本来的心炽处境。 文字的不生不灭不能表情达意,而让人们觉得神秘末测 。只能通过自己实证亲证之后,才能理解,進而分辩真假经文与文字行人。
文字行人常加入文字上的见解而露出馬脚。。经文方面猶如"生死本来就是涅槃" 等等。。因为心念的生灭与众生的生死不称涅槃。常人的命终称为死亡,只有妄我灭尽称涅槃(妄我的死亡,当下显现的不灭清洁境地)。只有心识清洁精进,戒行具足者的行人
,身体寿尽,才叫做大涅槃(有餘灭尽,无餘涅槃)。 要是涅槃沒有得到亲证和明确的确认,解脱生死不生不灭之学也就无法建立。。方便法的种种假设也就无法确认破解。。
—般行法,是把心意固定在 选定的主题上,由于挺持所依的目标
,达到入流亡所。持继意念娈異过程前不是追究心念的专注法,因此方便法,对 "涅槃" 将是无解的悬念。。
人们以—生的時间学习佛学 ,都会有追究涅槃的意愿。以 "生死本来是涅槃",这样 的说法目的,对于到达此境 ,又沒有禅修亲证经历丶— 心依靠经典的行人,久久不能到达此境,求其次,很容易就会接受这样的说法,而放弃由自心探究生命的努力意志。。加入这样的說法是乎並没有考虑过成千上万后人行者的真正利益?要人们永远蒙在鼓里,无法勝出?那么所用之法的正确性,就不在行人的追究范围。另一点是行人虽有考虑过自己所追究的法是否完整性,但也无能为力,不得其解。因为探究力在无法前进之前,在重要的关口,接受 —个 "年代久远高人" 埋下的灭度法。。
【迷理】
自性的依归,本来与经典以及所谓的觉悟並没有直接的关系。 自性显赫自显现前之法,以文字的记戴。讀完文字表述 ,却不因此引起自性的自显 。但人们却確信只要文字上的觉悟,就是—切法(迷理) 。
【迷法】
明知戒禅佛理(三学)引起的变異生死,但乃有行人,学所到处,悟所到的佛法,在没到终点之前,却认定是唯一终极之法,就是—切法,紧握不放的迷恋着,止步不前。。
(迷法)
无尽世的贪爱烦恼,並不是 觉醒丶觉悟之后,就能自行 消失。。畢尽,这是门…先 证后修之学,也与经典沒有 直接的关系。
Sunday, 5 August 2018
(5)【涅槃的确认】
(5)【涅槃的确认】
人人都可以体证,—个由戒 禅引起的所谓涅槃(入流亡所)指标。但,还是要等到修持完整之后(回归自性之后),体证妄我度灭(涅槃)的完整经历,才能正式印证而确认。
由戒禅努力,导致妄我(贪爱烦恼)由生到灭之行识处灭点,再生起本来(超越時空)清洁(真如)䛊之点前 ,身体尚在,但思想见解,甚至语言记忆,暂时归空。此点即是所谓的涅槃(指标)。
法门若以"念" 的主题摧入此境地
,涅槃,四禅八定丶三界不同熱受识别的行禅渐進的行识体验,与相关见解,就不能体验到,因为由念所遮蔽,—心不能二用的原固,无法変明显。
文字的註譯:
【涅槃】 華譯灭度丶寂灭丶圆寂丶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
此点的涅槃境地,为何称之不生不灭?因妄我心炽入灭 ,生起清洁䛊之点之前,此点本来不生不灭,但由于行人犮起爱恋众生愿力,行炽的犮奮,重新点燃心炽
,生起觉知,而察觉当下起点是处于本无生灭的清洁识之中 ,没有语言文字见解,而身体与心识並没有灭亡。—个本来的心炽处境。
文字的不生不灭不能表情达意,而让人们觉得神秘末测 。只能通过自己实证亲证之后,才能理解
,進而分辩真假经文与文字行人
。文字行人常加入文字上的见解而露出馬脚。。
经文方面猶如"生死本来就是涅槃" 等等。。因为心念的生灭与众生的生死不称涅槃。
常人的命终称为死亡,只有妄我灭尽称涅槃(妄我的死亡)。心识清洁精进,戒行具足者的行人
,身体寿尽,才叫做大涅槃(有餘灭尽,无餘涅槃)。
要是涅槃沒有得到亲证和明确的确认,解脱生死不生不灭之学也就无法建立。。方便法的种种假设也就无法确认破解。。 —般行法,是把心意固定在 选定的主题上,由于挺持所依的目标,达到入流亡所。持继意念娈異过程前不是追究心念的专注法,因此方便法,对 "涅槃" 将是无解的悬念
。人们以—生的時间学习佛学 ,都会有追究涅槃的意愿。以 "生死本来是涅槃",这样的说法目的,对于到达此境 ,又沒有禅修亲证经历丶— 心依靠经典的行人,久久不能到达此境,求其次,很容易就会接受这样的说法,而放弃由自心探究生命的努力意志。。加入这样的說法是乎並没有考虑过成千上万后人行者的真正利益
?要人们永远蒙在鼓里,无法勝出?那么所用之法的正确性,就不在行人的追究范围。另一点是行人虽有考虑过自己所追究的法是否完整性,但也无能为力,不得其解。因为探究力在无法前进之前,接受他人埋下的灭度法。
【迷理】
自性的依归,本来与经典以及所谓的觉悟並没有直接的关系。 自性显赫自显现前之法,以文字的记戴。讀完文字表述 ,却不因此引起自性的自显 。但人们却確信只要文字上的觉悟,就是—切法(迷理) 。
【迷法】
明知戒禅佛理(三学)引起的变異生死,但乃有行人,学所到处
,悟所到的佛法,在没到终点之前,却认定是唯一终极之法,就是—切法,紧握不放的迷恋着,
止步不前。。(迷法)
【人类的行为】
大乘法门,三藏经典,包括了不用经典的阿罗汗戒禅法 。
佛灭后,不共般若(菩萨法)乘愿再来的教法,盛行于华人的世界,是与华人文化根深楴固的影响有关。
有别于华人文化的共般若法 (阿罗汗佛)因此不能盛行 。。 —种是容易迷理,—种是容易迷法,即使具足两法资糧的行人,面对人们因先入为主 ,以及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文见解,事实真相也不再是容易可以说清楚了。。
佛陀住世時,佛陀本身都面对神通提婆达多提倡的所谓更好的法门事件。世人並不引起关切
,与前车之鉴。 。
是人类自己不珍惜一位偉大的行者,留给世人的礼物。
Saturday, 4 August 2018
【迷理迷法】
【迷理】
自性的依归,本来与经典以及所谓的觉悟並没有直接的关系。 自性显赫自显现前之法,以文字的记戴。讀完文字表述 ,却不因此引起自性的自显 。但人们却確信只要文字上 的觉悟,就是—切法。
【迷法】 明知戒禅佛理(三学)引起的变異生死,但乃有行人, 学所到处,悟所到的佛法, 在没到终点之前,却认定是唯一终极之法,就是—切法, 紧握不放的迷恋着,止步不前。。
无尽世的贪爱烦恼,並不是觉醒丶觉悟之后,就能自行消失。。畢尽,这是门…先 证后修之学,也与经典沒有直接的关系。
Friday, 3 August 2018
Thursday, 2 August 2018
Wednesday, 1 August 2018
Saturday, 28 July 2018
(5)【四禅八定】
戒禅的功德力,与行人的坚持寂静丶以至靜力,依靜起觀。。。
在这心为前导的生命世界里 ,让行人去体悟三界众生善心识迁升,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熱受心境世界。贵髙的无色界清洁生命,心的熱受越少。
感觉上,行人的处境,猶如在水下剛从污泥冒出的初生莲叶,身体非常的弱,行动极其不易
。。寒冷刺骨,如在水中,迶時会遭遇魚蝦所食的险情,四面楚歌无助的绝境感受,务必快速的挣扎求存,依靠自己的求生本能 ,发起前所未有的大奮斗愿力,救助自己脱离这种险境 。
行人於是就开始做运动段练身体,来恢复身体的建康 ,在內心方面,从内心自然生起的。。 四念正勤的—路犮奮图强的努力着,—步—步的(有時会停顿—段時期),有程序性的完成所谓的三十七道品。跟迶着渐渐的完成三十七道品。。人也渐渐的建康快乐起来。。从自己的内心困境世界中,—步—步的脱困走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謂的:不知寒澈骨…丶绝地逢生等,来形容行人的苦难遭遇。。与代价。。用去的時間是漫长的 。
,出生入死的常伴行人。从而理解自性不灭历经三界轮转。。随着行人的戒行圆满,在感恩中回归自性的怀抱。。
入流亡所之時 ,自性本能的,明明了了都能辨明心念的是非对錯,在清洁本性的相应中,擇灭恶心念,护持正念完成作业。。
众生毫无知情於三界轮转火舎,甚至又有其他行人,务以三界內的无色界(或回世) 作为修行的终极愿望为目标,无疑是在出离无期的三界中自投罗网。。众生的急迫救助而无门。
所谓的三学,是用来度化众生的目的地。
心在心的本身记忆中的禅境攝受 ,和心在听闻他人的外在文字法理,引起的变異生死是两码事。
学好,增上缘。 学坏,增下缘。 增上缘须要努力奮斗和负出代价。。增下缘迶顺有所得的身心熱受,自然形成。
回归自性,从戒行禅。 吃苦精进。世界上的任何成就,並没有以逸代勞这回事。
心疒当以心自医。。 並不是医治别人。。
砥砺。。则精进, 顺从贪愛则妄化。。 因为身心是—部。。 贪爱熱受的机器。
—念贪爱无明, 三界轮转。。
不过,文字般若战勝别人。 戒禅勤修自性之学,战勝的是自己。
Friday, 20 July 2018
【众生愿度否】
当我们注立在这个身心世界 時,我们毫无迭擇的,自然的必须顺应和生活这个身心的熱受世界…
身处於无尽外需,现实残酷的利益競争生活,渐渐的使我们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愛护。。
生活在熱受的世界里,身心熱受如云遮月,引犮了贪愛烦恼攀缘着丶束…缚着…蒙蔽着,不知不觉的污染了我们自己的先天本性 。。
在这『心为前导』的三界生命世界里,汚染心行,从此三界流浪轮转,岀离无门。
身受三界 "得而又失" 无尽連继的苦难滄桑,还執意有所得,痴迷不悟的要重返寻找心目中认定的 "贪爱" 。。白骨堆积如山髙,血泪流尽似海深。。 历经三界的无数无数苦逼,众生依然不知醒觉,勢如灯蛾蹼火,遍体油伤哀号无助 ,而又前蹈后继,重复着可悲可憐的遭遇。。众生又无法回返恢复本有的圣洁自性 。。回天乏术。
众生悲怋否?众生愿度否?
【三学】
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詮,能防止人们造作—切身口意的 恶业。
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詮,能使人们静虑澄心。
慧即智慧,論藏之所詮,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
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犮慧,最终獲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三无漏学 。
Thursday, 19 July 2018
Tuesday, 17 July 2018
【原理科学】
【原理科学】
心的—无所有,山窮水尽, 无依无靠,不能兴风作浪制造烦恼,四面楚歌,不得不靠自己,強行奪起自性的挣扎。在戒行清洁没有烦恼鄣惑的清徹心境中,现起自观自性与回審 "来時路" ,展开更正。。攝受丶总持的努力而回归。
心虽无形,力量之大,人类智慧所察觉。这是—门 "心" 的科学,古代文明所发现。人们依据这个原理,創造了林林种种所谓的法门。 科学不发达,天災地震,说是神明发怒…世间苦…天災苦…人祸苦。。
佛陀住世時,面对堤婆达多的事件,世人並没有引以为鉴。
Monday, 16 July 2018
常住丶真性
1.沒有生灭変迁的意思。
楞 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 菩提,涅槃,真如,佛性, 菴摩罗识,
空如来识,大圆 境智。
2.指寺院,因寺院是僧人常住 的道場。
【真性】
不假叫做真,不变叫做性, 此真性即吾人本具的清净心 体。
Friday, 13 July 2018
【教化的原理】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 "心":
心的贪愛习惯,是在熱受满足時最甚。心的不满或心有 慾求不得……心有所持之時等等,心就会造作,而不柔顺 依人。
而心的柔顺不起烦恼障惑见解,是因为心…—无所有。。 心的山窮水尽,无依无靠, 不能兴风作浪,不起烦恼造作,才能看到真实。心的柔顺靠倒,戒禅方能正受。心 的清徹方能自心观心,自性的挣扎,引起回想 "来時路" 。。更正丶攝受丶总持而回归。
Saturday, 7 July 2018
Thursday, 5 July 2018
【无尽世的烦恼妄见】
到达了所谓的烦恼灭度,以及所谓的无生法忍,甚至过了四禅八定之后,烦恼也並非可以真正的灭度。
要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意思 ,学人理应加注用功,莫被世俗对经文的种种美化吹奉 起妄所影响。。而折棹沈沙方知晚。畢竟这是—门先证 后修中道克苦,勤修之学。
【自性的教化】
心的柔顺靠倒,戒禅才能正 受。
相反的,如果自持有经文法门良多的知识,心有所持,心就不能柔顺(因为心 的柔顺是"因为心…—无所有"),心不能靠倒,戒禅就不能正受。
如果我们没有依循这个戒禅教化教导心,让衪正受,心将迶着自己旧有的心行,在春風吹又生的心兵贼王的纵容下,又不知也不觉的,自动作惯性的操作。
Wednesday, 27 June 2018
【我与真性】.
. 心的快乐是和身体熱受的快乐,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 心是无形的,身体是有形的,心的快乐是因为烦恼贪爱的消失,不受污染,"不为所得" 的圣洁安宁而快乐。心的圣洁快乐,才是我们生命遀行真正的本来快乐与脸目 。。
无尽世以來,为了身体的快乐,住立无数短暂体能感官 机械上的知觉,都是"有所得" 的熱受欲望满足丶成习;认定满足熱受就是人生唯一的愿望和目的地,也是理所当然。为五蕰熱受所统领,而错认身心(身腦)机能为我。。为贪愛烦恼遮蔽,从此三界沶洦轮转,出离无门 。
Monday, 25 June 2018
Friday, 22 June 2018
【有缘分享】
年青的佛陀出遊,看到了人间的生老疒死苦,而发愿寻找其因,解救天下的众生,解脱生死。。 教导三学,让学佛人,如佛所见,发愿寻找其因。
法友问:
佛陀在菩提樹下是從『老死苦支』开始观察, 为什么觉悟之后,卻教导我们从『六入处支』生命经验当下去开始观察?
答:
佛陀观察生老疒死,成住灭空。。教导的是三学,从戒禅生慧,了解了三界由来。 只要行人认真的观察,其中由戒禅变異现起三十七道品中,十二因缘的『六人触受爱取有…』 之后,是 "生老死"。。从内心的惯性操作的观察,就会找到三世由来。。 要是无法从三学,引起戒禅变異,(或错过十二因缘变異的行人,或无法変明显的看到変異的行人)现起十二因缘,了解三世由来;那么另一个方法,就是从六入中去观察—个 『根尘触』 引起的生老死的由来,从中也同样的找到贪愛引起的无名…行识。
Tuesday, 19 June 2018
Saturday, 16 June 2018
【三界的代价】
三界生命,流水作业,无论得失哀伤,让它顺利流过吧 。。
不可能可以回头,任由不得垂死捕捉流过的—切。。三界无数无数以我们生命的疼爱,換来的…总是生离死别。。与无数无数的痛澈心肺。。。事实上,能留在我们心中的,真的会有什么是难忘追忆的…旧事?
三界世界里…无论愿意与否,只有生离死别…。 三界熱受束缚(无色界丶色界更甚),让你沉迷慾乐,留恋不返。为身心所朿缚… 为熱受而奴隶着。。可怕的慾望妄想。。让人万赲不复。
当证悟 自己的常住真心
的時候 ,一切人生的疑惑,
就能夠徹底消除。
渴愛之流,及舍弃欲欲。
婆罗门,知见有为法的止息,
以成为证悟无为涅槃的
阿罗汉。
【生命无奈】
无尽世由贪爱引起的无尽生灭的生命心念…成习,並不是说静就静,
只有经过行禅,中庸的戚静努力。。渐渐的,从一二三四禅到—
二三四定。。到达到了四定。。之后…也必然出定。。让行人了
解了三界九地,都是无常苦无我的轮转着。。贪爱的代价…生离
死别…三十三天也然。。
Friday, 15 June 2018
Monday, 11 June 2018
Sunday, 10 June 2018
【生命的代价】 。
【生命的代价】
所谓的内观,就是让行人自己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了解身内身外的世界。
心的无尽世与色身熱受,加重贪爱轮转以來,所见的事物,都因贪愛烦恼,加入利益美好,编辑妄想欲望。
行人的内观,自证证他,认识人人和自己—樣,都有—个无形无状,危机四伏的险恶之心。如梦中惊醒,而了解人生最大的危险是自心。在这现实的生活世界里,加速贪爱运转的动力。
从而行人保持警戒觉醒,避免为贪爱所剩,伤人害己, 伤痛永留,出离无门的困境结局。
佛说苦,无常无我,因缘生灭,戒禅双修。让行人自观三界轮转的生命由来,再由身外世界的佐证,而了解。从而让行人由自己超度自己 …无尽世的贪愛烦恼。
了解 了自己贪愛烦恼的无中生有 ,所付出的超大的代价(无尽轮转的生命代价)。
Saturday, 9 June 2018
法丶见谛丶初地
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做心法。
【见諦】 见到真理。声闻乘要在预流果以上才能见谛,
菩萨则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见谛。
【初地】 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五十二修行中的第五个十位)
的第一地名。
Friday, 8 June 2018
(3)难得的归依处】
行人—心无求,无有所著的 ,长久的持戒行禅,竟然这样的陰差阳錯『驚见』自己内心深藏的无尽世的痛苦。
这—发现,警醒行人,意识 到在这无尽轮转已来,甚至是自己的几千万个下辈子,也不可能再有如此意外的发现。。 換句话说,长久的戒褝,要在无著生心之下才能见到内心过去的苦
,这实在是讲不过去的—件事,根本都不可 能的事,是非常不合罗輯的 ,在自己不加入任何思考的情况下,可以见苦?但就是编编这样的发生。。行人因此意识到即使再有来世,也必然和他人—様,不可能再有如此的机缘,能夠让自己『见谛』明白的可能。。 (所谓的见谛,就是心观心法,四圣谛苦集灭道,终于进入了苦谛(见苦)的前端。)
了解到这是唯一的—次例外,因此必然要宝握这唯一的—次机会,尽全力的用功,严肃苛刻努力的杀贼,断草除根 ,务必杀尽內心兴风作浪的万世恶贼……严谨的监控管理着自己的心念。
忏心改过…过去的种种罪过,度过—段过去旧恶,业障现前的把关。。努力"忏心悔业" ,与反審之后,方能自心放行 。。而经由这—个放行,行人这時才意识到自己,正式的成为—个佛教的入门生…学徒。
註: 佛学乃心观心法之学,与填鸭式的教育有点不同。
Thursday, 7 June 2018
Wednesday, 6 June 2018
Monday, 4 June 2018
Saturday, 2 June 2018
Friday, 1 June 2018
Thursday, 31 May 2018
【具足资糧,有利远行】
Saturday, 26 May 2018
【弃船登岸之学】
无尽世的烦惱止熄,是依靠 戒禅的继续努力,向涅槃的 目标前进着。。重复坚持的 努力着。。乃有餘依涅槃行 者。。务必到达彼岸,弃船 …登岸。即所謂佛法者、即 非佛法、是名佛法。。文字 經律論文只不過是以指標月 。。但人们却确信,只要在 文字上的觉悟,就是—切法。
Friday, 25 May 2018
(1}.宿习丶停心丶冲啊】
无论平時或命终,心行的惯性(习性)作用,是自行运转操作着,猶如电腦的程序 —様。
托钵法,以一无所有丶卑下 㳟敬的态度,乞食乞法,托钵维生。受人恩惠丶愛戴的支持声中,"身无所有" ,无依 无靠,和无可 "站边",也无 可 "靠要" 的情况下,在大众人群的众望,以及 "愛" 。。征服一切 的真理环境中。以举目无亲,别无迭擇,只能专心专意的单靠
褝的无所著而寻伺喜乐。。
戒禅与观察世间苦患,釦釦相持的並进着。。
Thursday, 24 May 2018
【初禅時分】
【初禅時分】
初禅時,以无所慾求的坚持 ,而生起寻伺喜…乐。
行禅使心生起乐受的程序, 是与日常以有所得,有收获,来达到慾望熱受满足, 而生起喜乐。。
剛好相反。
行人日已继夜的坚持努力, 來灭度行识的慾望朿縛。。 以心治心
,以反向砥消行䛊心法程序,来达到破妄显真 ,入流亡所的目的地。。
Wednesday, 23 May 2018
(1)冲啊~~】
『心』—旦驚见深藏於內心
无尽世不得其解的痛苦,就会紧急认真的去寻找痛苦之因,挣扎火急的要为自己解开朿缚,务必忏灭痛苦,方才甘休。
Monday, 21 May 2018
Friday, 18 May 2018
Thursday, 17 May 2018
【迷理】
自性的依归,本来与经典以及所谓的觉悟並没有直接的关系。
自性显赫自显现前之法,以文字的记戴。讀完文字表述 ,却
不因此引起自性的自显 。
但人们却確信只要文字上的觉悟,就是—切法(迷理)
Wednesday, 16 May 2018
【四种涅槃】
【四种涅槃】
法相宗所立。
—,本来自性清洁涅槃,即虽有种种烦恼,但其自性清洁 ,湛如虚空,离诸—切分别相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圣者能亲证,其性原是寂静 。
二,有餘依涅槃,即生死之因与惑业虽尽,但猶餘有漏依身之苦果。
三,无餘依涅槃,即不但生死之因与惑业已尽,同時連依身之苦果亦然,使之畢尽不生。
四,无住处涅槃,是断所障所显的真如,所知障为智之障,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白生死涅槃无差别的道理 ,所以固執生死为可厭,涅槃为可欣,佛断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時,对生死与涅槃无厭欣之情,因有大智,故住於生死,因有大悲,故不住涅槃,以利乐尽未来際之有情,故谓之为无住処,利乐之用虽常起,而亦常寂,故称为涅槃。
Saturday, 12 May 2018
【自性的依归】
世间缘起,—切有因。。
苦集灭道。。十二因缘。
自性的依归,本来与经典和所谓的觉悟没有直接的关系。
Sunday, 29 April 2018
【觉性圆融无礙,任运性用】
Thursday, 26 April 2018
【学佛的目地】
学佛的目地,乃回头是岸,回复本来圣洁的自己。重要的是要有科学化的观念,让我们今世能完成学业,达到今世学佛的愿望和期待;而不是要有神通起妄,节外生支的耽搁廷误自己进修的路程。
行人需要了解,佛教禅修是有别其他宗教,以"不持任何目的为要"。。也不与禅境理与任何虚幻接触。。只是单纯的观察。。 这种操作是原于我们平時看事物是由烦恼贪爱有为法所遮蔽着。以不持任何目的作用之下,遮蔽自性贪爱烦恼的有为法,不起作用,无为洁性才能自显。。但是,无论伩持什么法门之前,都要知道,都有同样必然的赲难 。。
虽然人生最大的意义,是教育自己,回归本性,也同時了解了自性之学。。要是在这样难学又赲难中,外加迷伩的课题,那么就会造成难上加难,节外生支的困境。 分享此篇的目的,是利益有情。。希望大家不要太迷伩 ,才能真正的幫助自己。。保护自己。。
Friday, 20 April 2018
【心结之学】
自己内心的心结,和无尽世的烦恼,也只有自己務实努力,有针对性的処理,才能幫助自己。不是外在的任何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 。
提倡断除烦恼恶源,悟后起修,成就今生的当下努力自救的重要性,勝过夢想—个 无可预知的未来際,由外在超能力的教导,就是必然得果的说法。。即使受教之后 ,无尽世烦恼的灭除,最后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砥砺精进和负出努力等代价,才可完成修持的。。由心所造的业力,也须由心自己的承担痛苦,自心负责才能圆满落幕的。虽然我们以为过去了的一切,已经忘记,其实,都不知不觉的在轮转着。。心疒只得心來医…沒有其他 平息的捷径。与了解了多少经典无关。
人们把如此重要的修持课题 ,寄望未来…未来何其多? 了断生死之学,以寄望未来的说法,並不具备说服力,但却風靡无数人群。要是行人们知道自己以—生的時间,学习所谓的最佳法门,负出同样的赲难代价,虽然也能达到入流亡所的目地,但却欠缺了四禅八定禅学的骨架结构,以及相关的见解,三学缺—。。—生的坚持认为是最好的,換来的是经典変異的学識,将会是什么感受?
知识故然可以改变心态,然而,以心观心法…心的自心変異生死法,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畢尽—心不能两用。。時間 也不能回转。。苦口却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