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朝经慕道,顶戴感恩
我们的身心一生下来,就喜欢美好的东西。吃、住、穿、用,名成利就。于五蕴根境尘的知觉本能,局限于贪愛熱受的格局,认定身心樂受是 “唯一完美” 的要求。。是真實不虛的唯一正确迭擇。有者甚至讃美这些慾望满足是创造生命的终極最高的创价。由于这个原故,因此很容易为了达到慾望满足的目的,着迷外在的事物。。
而熱受的得失,也同时產生了贪求、拒绝、疑嫉等诸大小烦恼念头情緒。。。而執著不放。
我们身体结构性的缺陷,对外在环境的纸醉金迷,深深所吸引。诸多烦恼情绪和迷惑妄念,日已继月,如影如随的常态性覆蔽我们对生命事物的见解,使我们渐渐的無法看清生命的真正意义和真相。。而慾望的满足常由自己掌控之中从外在得来,而认定世间一切,是常乐、我洁,是有所得的,而心甘情愿的希望永远的回到这一个最终都是一无所得、生离死别。。无尽轮转的苦难世界。。即使我们了解真情,也不可能因此就可以放下无始以来,早已養成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无尽贪爱。。烦恼。。的见解习惯。
因此,佛学的初地,饒以无常空苦无我、緣生緣滅无我自然真理(或三解脱 - 诸法本空、幻有、无相。諸法緣起性空、众缘和合无自性。諸法缘生相,虚空不实。等等之说。。)
行人一旦自己认定是最好的真理之后,内心就会因为自己对真理的确信、佩服而崇拜。有些甚至会在自己找到的真理上,作非常长久不能停止。。的原地打转。。要等到自心的真正的明白后而驯服、归顺,才会渐渐的服软,而安静下来。。內心要达到服软而改变见解的过程
,所需時间是非常漫长的。
,所需時间是非常漫长的。
先以 真理 “理论” 的驯服,再以 戒禅 “实习” 的锻炼:
持戒的清净正念,及行禅的 "当下坚持。。离妄寂静。。观察" 的习惯。。
使行人回到一个没有爱瞋也无所迷惑執取,念念本无生灭的顺安清净之处。。在这様的净心境地之处,任何微小的念头生起,都会一清二楚的引起禅者的注意。因此,会很容易的去犮现念头(或苦难生命)的生起、住立、和消失,的原因及内容。。而念头生命的生起,莫过于自己前生无知的内心污染和贪爱。。所引起的。。
持戒的清净正念,及行禅的 "当下坚持。。离妄寂静。。观察" 的习惯。。
使行人回到一个没有爱瞋也无所迷惑執取,念念本无生灭的顺安清净之处。。在这様的净心境地之处,任何微小的念头生起,都会一清二楚的引起禅者的注意。因此,会很容易的去犮现念头(或苦难生命)的生起、住立、和消失,的原因及内容。。而念头生命的生起,莫过于自己前生无知的内心污染和贪爱。。所引起的。。
学人以一生漫长的努力,经过无数的困难,才犮现这个症结(贪爱)所在之后,必然不肯轻易的放弃这个理由。因此在生活中,就会尽全力的实习,去除贪爱烦恼。(行人到达四禅八定了知三界热受之后,于三十七道品的七觉支,轻安菩提分,即是除去烦恼,而得轻快安乐的开始) 。
由于这樣的努力,而导致贪爱的促渐清除,烦恼妄念也跟着渐渐消失,人也就开始理智了起来,品行也从此清净端正 ,而内心由于贪爱束缚的开解而轻安快乐起来。
由于这樣的努力,而导致贪爱的促渐清除,烦恼妄念也跟着渐渐消失,人也就开始理智了起来,品行也从此清净端正 ,而内心由于贪爱束缚的开解而轻安快乐起来。
行者一旦由于修行使到内心快乐起来,也必然知道自己得了善法。寻求妙法道跡之心就会建立起来。。更想往勝境的目的地(快乐世界)而用功不懈。。
時時不忘持戒和禅照,持有卑我,受人施舍的平常心,平俗感觉的生活态度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自己去体验生活和考察自己的身心世界。看清了内在自心的世界,也就了解了外在的世界。无论修什么宗,什么法门,能否往生凈土,全赖我们的心是否修持达到清净,而不是在於修什么法门。
虽然我们机警和紧密的观照的修正着。但,由于旧习深厚,难免还是会有失念之時,损之又损的精進着。。時间是漫长的。。
求学当中,却莫認為比別人優越、高強。。而应法法平等,受人施舍的平俗感觉的生活态度,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忏心悔过的虚心听教学习和观察,来找寻自己的缺点,律己正行。。这样一来
,对于灭度自心烦惱的认知、求證之学才有助益。。莫学习他人貶薄、打擊他人,妄以为可以抬髙自己的身段,反而造成自己的退转。而忘记我們要征服的是自己的心。不是征服别人的心。。。時時的注意我们的心和情緒,做出觉照与追究。。慢慢的克服烦恼,来达到內在的祥和平靜的快乐。
,对于灭度自心烦惱的认知、求證之学才有助益。。莫学习他人貶薄、打擊他人,妄以为可以抬髙自己的身段,反而造成自己的退转。而忘记我們要征服的是自己的心。不是征服别人的心。。。時時的注意我们的心和情緒,做出觉照与追究。。慢慢的克服烦恼,来达到內在的祥和平靜的快乐。
一个不为烦恼左右、正直有函养、能看清世间真相、温馴安宁的心,带来有索值的生活即是快乐的世界。中庸适当的。。实用中道而没有极端。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运用它。痛定思痛的努力,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征服自己,來完成个人今生的佛学愿望。
佛学,全赖我们知觉的觉知心,来修正自心的清净。心净带动了眼净(智见清净),以純淨之眼看事物,就會露出事物的本來面目。讓你了解真實的不可見。
禅的坚持。。离妄寂静。。观察。。与戒的清净力、平常心。。才能如實觀察事物,事物才會和它的名、相之中脫落。。
因为 “戒禅” 清净丶离妄丶观察丶平常心丶没有名相和成见上的见解。。(是故経典在理论上常以空、无相、无愿的闸明著述,认行人脱离名相见解的束缚,但,理论是不夠的,需要加上戒与禅的当下坚持、离妄、观察的习惯之助力下,才能渐进靠谱的。
禅的坚持离妄观察,以及戒的清浄正念、平常心, 始终和事物本体 “一致”,见证事物的改变,跟随事物的变化而见证事物的改变。这就是如实的从戒禅的观察习惯中,让行人自然而然的找到了真实。正因为戒禅清净的如實觀察,破除虛幻的殊勝智慧能力,超越了世俗的智慧见解,因此,我们对所谓的世俗文明的表面認為,对我们来说,巳變得不再那么重要。
戒、禅的如實觀察事物的习惯,也自然渐渐的會成為我们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住立于这样的清净心的长期努力,有朝一日,就會遇見(回到)真实的本性自己。。找到自性。
一个真正有意義的領悟(証悟,顿悟),是對舊知見的破除,了知三界由來,离断生死和烦恼,见到真实,带来苦的消失。。找回本真。
这个寻回真性的原理,看来简单,实際上所须的時间是漫长的。。并不是如我们讀書一样,讀明白就以为是完成了学业。因为佛学是心在受戒及行禅过后,心犮起了漫长的長征旅程,心的律练和经历的过程。。心路禅学。
我们一般上在看经文,是心发起远征旅程之前。。以为全部都明白了。。其实,要在心的長征攻克的回程过后再看,才会明白。因此,当我们在看経文的时候,当下的所谓明白,並非是所谓的最髙境界。。而是旅程中的一个理论景点而以(就像马路上的路标)。要完成所有的景点。。再加上戒禅的实习之后 。才会出现初地。。或入流行者。因此,当自己的旅程中找到自己认定的所谓的最高境界時或 "本來"是佛等,千万不要去和别人过招,造成持继的觉照力受到阻断。不必要的退转。。和浪漫了時间。
我们自我救度所需的時间是非常非常漫长的。。这是由于我们在无始劫来,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很多的业因烦恼和妄念,这些由自己亲手制造和种植于自己心田深処的障碍烦恼之草。。也当然必须由自己亲手才能拔除自己种植于心田中的烦恼雜草。。通过忏悔改过,尊随佛陀的慈悲解脱教法。。持戒行禅,思维真理。以戒禅的清净寂静力,灭除无明烦恼贪爱雜草,找到真实返回自性。在我们自救当中,也同时承受业力障除过程中的阻碍,必然苦难和痛楚。。並不是任何外在力量,或从書本上记述找到内在本有如来自性之后,妄以为一切烦恼就自动的自行消失而解脱的。须知解鈴还须结鈴人的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个觉悟自性本是清净,众生佛性被烦恼遮蔽的人,也必然要知道如何的努力放下。贪愛。。不断的拔除自心的根本烦恼。。來达到自心浄清的温馨快乐世界的愿望。
即使如此,所谓的证悟,並不能因此把自己从无始以来,所造作的无尽烦恼灭绝,这个继承了无尽旧业的名色之身,面对后继不断的依身贪愛、烦恼的。。掌控。。还是须要時時保持清醒的站回清净自性的一边,作最后的犮愿、争扎和努力。
这是一门由自心熱枕的追求聖洁真理,自心来教导自己的内心,导致自心世界的淸浄安宁的心路之学。。。或许,我们可以向四周的人羣看看,人们在自我救度時,千奇百怪的众生相丶寿者相丶智者相等等。。的行为和遭遇。。。
朝经慕道,顶戴感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