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6 July 2014

【初禅略說 (15)】

【初禅略說 (15)】
   (15)我们从来不曾了解内心和周遭都有同样的因缘果报法则,以及生命终须归空,以及内心如此无明的事实 。如今行禅由本心自己的内观、专注,明白了; 本心自己自然的升起灭苦和除棄无明贪爱的願望。而使我们更專注和努力的改正我们的心念,以致恶习灭渡,不再胡思乱想的困扰,而清安喜悦。也就是说,褝者在不断努力的弃除内心深处的貪爱,最终烦恼无明渐渐灭尽 - 涅槃。。而自然而然的回归了自然本性,清洁喜悦安宁。。和平自在。。享有快乐和平静的生活。。。
当我们的心回归喜悦清洁祥和得乐的時后,我们就自然会了解到我们之所以有執着和妄想,是由于我们的心受到贪爱的束缚;生活上才会有这様的想法,構思和動作。。

    当我们的内心犮起愿望, 不再來 “生” 時 ,贪爱烦恼灭渡入涅槃;  行者也没有因此而入灭。反而活的开心,怡然自在。。。。是故众生灭渡。。而无众生灭渡之。。。没有新的渴爱去推动五蕴,但生命依然延续着。。。轻松写意的生活着。。
生命中,如果我们细心的去观察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將不难察觉贪爱引起的无尽苦、乐之串,除了時常盼望能得到不为己有的事物;同时我们的心也紧紧的眷恋着过去曾经帶给我们欲望满足的一切事物。。在这个最终連自己的身体都不为己有,本质破灭(无常空苦无我)的生命世界里,作不合時宜的无尽依恋。。和昐望。。着过去和未来的种种事物。。。这就是我们为无明的心所付出的所有痛苦和沉重的代价。。。痛苦由欲望无明造成的。。。
当我们了知我们有这么多不合時际的心念之后,行者在生活中努力的分辨、中庸适当的除弃不该有,不合時宜的心念。。。抛弃过溢多餘的情感。。。
我们在四念处,驾驶欲望、改掉习气。。暴烈。。。现在,理智勝于感情。。我们也通过观察生命过程现象,了知无常空苦无我。。证知乃无上珍贵的神圣真理让我们的心得到祥和安宁丶自在解脱的无上聖言。。。我们的心解脱得乐之后,才了解到我们修持的時候,心的趣向和要到达的目标是:空、无相、无愿求而解脱。。。三解脱。。。(也称三偏知)。三解脱法也称三种解脱法们。三种进入解脱的智門。。

三徧知:
观察“五蕴(色受想行炽)贪爱,无尽数的生灭名色之苦,而离欲名色,无有願求。。(了知諸法幻有而无所願求。)Dukkha - nupassana : Appanihita - vimokkha(无愿解脱)

观察五蕴(色受想行炽),无尽生灭名色,了知所谓五蕴,精神与肉体的接合,缘起无尽无边。。没有定相。。。。。离一切虚妄之相。Aniccanupassana : Animitta - vimokkha (无相解脱)

观察五蕴贪爱,无尽名色生灭中,了知 “空” 无自我。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最终破灭。。了达诸法本空。。
Anattanupassana : Sunnata - vimokkha (空解脱)

 解脱门(Vimokkha - mukha)
空解脱门是了达諸法本空,而不著於空
无愿解脱门是了知诸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无相解脱门是了知诸法无相,而无不相,入於中道。

只有到达离欲无著的自性淸净、明确的境地里,我们的心才能从贪爱污染迷惑中,找回迷失的自己。。。喚醒自己。。。(心的觉悟)。在摆脱的当兒,他即有此见解:解脱了。。这是我最后一生,安宁了!不再生,不再老,不再死了!
"是谓不生不死"。。

www.leesoolim.blogspot.sg
待续



Saturday, 19 July 2014

初禅略説(14)

初禅略説(14)
由贪爱沉迷,心依恋不舍的着迷于合意的事物 - 執着。而产生的的渴望,自私佔有或伤害他人的图謀与造业。到最后,心就会感觉痛苦。。。。心遇到不合意時,反感、瞋恶,也会感觉痛苦。。只有不住两边,心才能顺安祥和。。无论合意或不合意,能造成身语意不良后果的,最终都是造成自心或他人的忧伤苦惱的根源。。。在这生命本质苦难、一切法的无常与破灭本性,贪爱迷惑的生命世界里;内心心炽无我的无尽刹那生灭,只要是攀缘到爱恨意识,就难免会引起苦的成果。。历经生。。老。。疒。。死。。。

贪爱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负担、骚扰、破坏。。痛苦。。。人们从无尽世己來的贪爱热受沉迷,已经麻木,不能察觉由贪爱产生的痛苦后果。因此,只有通过自己專注的观察身受心法,才能找到贪爱所造成的苦难后果 。。。
当行者的内心証实自己的痛苦是由内心贪爱引起時,我们的内心就会升起遍遍悔意而放下贪爱的愿望。。。
行者内心发现贪爱(渴爱)的苦难,伤害自心不得安宁的苦因和恶果之后。在生活上,禅者开始学习捨离、抛棄贪爱的努力。。那里有让人快感,或由贪爱引起的恶习烦恼心法,就在那里中庸調整的把贪愛心法捨离。。渐渐的令不該有的 “贪愛无明耗尽” 。。。也努力的学习和勤奋的改正、弃除由贪爱造成的諸烦恼,以致。。 “有漏(烦恼)耗尽”。。來达成汚染止息,让心顺利快㨗的回返安宁祥和的安止之处(禅境的喜悦安祥依止处。也即是七觉支的轻安处)的目的地。。。消除渴望贪愛,不为所缚,而宁心受悦。。在无贪爱、无无明的无怨无恨。。无疑惑。。。之下,无忧也无虑,安乐的生活着。。。

若人要为自己找到幸福,就应舍弃此悲哀苦惱的贪爱。能够多舍弃一分烦恼和贪爱,心就少一分痛苦,内心多得一分清安。多一分踏实圆满。。。放下了贪爱也就不会有由贪爱造成的仇恨怖畏。妬。疑。悲哀苦惱。。
行者孜孜不倦的勤拂拭贪爱,來达到嗜欲捨离止息 。。“欲漏烦恼耗尽”。。。也即是让心摆脱无明漏、有漏 、欲漏。。。
在这欲望迷惑的世界里,由出离解脱法而舍弃贪愛得乐之后的行者。必然如同岩岳不再受狂风暴雨的欲望贪爱所动摇。。不愿回到痛苦、忧伤、绝望。。之地。。。

明了贪爱的渴求无尽,而不計后果,盲目的发起永生愿望 。。倘若是得了色身,后果是:色身老、疒、死、别离扰伤痛苦。。所谓的生命,是由自己的愚痴贪爱、执着渴望 - 无明所帶來的。。。
如今就在弃除贪爱离苦得乐的情况下,行者的 “心” 终于了解,而本能的犮起僅此一生,不再來 “生” 的愿望。而我们这時自会本能的庆幸:啊~我终于明白了!好采,终于可以逃脱了。。
換句话说,到了这个階段,行者,“舍弃诸漏” 之后;“生” 也耗尽(没有來生的愿望)。。。摆脱了忧悲苦恼 ( 苦也耗尽)。。。。以致内心长恒宁静的目的地。。。。顺安祥和之境 (涅槃 Nibbana )。。也就是说烦恼、贪爱与生死的灭尽(由不生而不死)。。。在摆脱的当兒。有此见識。。“终于解脱了”。。。我们的内心竟然有这様的一个动作。。禅者终于证实了:生老病死、伤心痛苦、悲呜绝望确实是存在的,它等的止息也是存在的。。今生的止息(涅槃)也是可以成就的!

 朋友们加油!涅槃是我们今世应该迖成的目标、愿望。切莫等到未来!!!

让我们无始己來的贪爱无明的内心去接受考验,让自心接受自己的訓练和辅导、不受世间传闻,使之渐渐成长起来。除弃汚染烦恼之后,到达一定的清洁程度時,内心就会自然出现这样的見解:原来我们的内心自性是如此清浄、公正、平等、慈爱、善良圆满的。。。行者理应自行实証渡化自己的内心,不应满足于讀書法,在知识上的 “知道” 而已。。而使内心失去应有的教育。。犮展。。作用。。的机遇。。和目的。。。

待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

Saturday, 12 July 2014

【初禅略說】(13)

【初禅略說】(13)
让我不厭其烦的重説七觉支 (Bojjhanga)!因为七觉支是内心自动自发的意炽動作程序。。。
由于禅者一路來的行禅(定)持戒(善念),使心长期处于安祥(和平)之境。一旦烦恼的到来,本能的升起評判对错(擇法),然后把不善的给予舍离(舍),  除灭烦恼而喜悦(喜)。不受恶法而安乐(轻安)。。由灭苦得乐而精进。。。一心住于正法。。。这个内心流程由禅者长久行禅发展的成果。。尤其在四念处的破妄显真,离苦得乐使行者如获至宝。。心唯一法的精进而得圆满建立起来。。从文字上的解释都不能到位的一种内心意识動作程序。。。
简单的說是完成了任何弃除烦恼后的宁乐快感。。。而精进勤奋的自动自犮的内心自转程序。行者另一方面又专注着戒与禅。。所得十善业。。和諸道支的成长。。而成就七覚支圆满建立。。

十善业:
身业:不杀、盗、邪淫。
語业:不說人坏話、伤人闲語。
意业:《 *不嗜欲,无恶意、正
            见》

行者行十善业,以及諸道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息灭无明贪爱,离情欲、陷害、恶意。。。正思维开始形成。。。。

行禅之時,我们专注坚持,不去回应升起的念头,也不推测和執着认定的预期后果,而是一心不乱(正定)使心有足夠的時间保持继续向前观察和分析,让见解在不受旧习的操控之下,继续平静的在戒定的抑制断除烦恼的念力,以及诸道支、正思维的结合和促进之下,自然展现清楚的洞察力以致徹見的升起。。
也即是说在正勤、正思维,正念的结合,由正定的加恃力,导致正见升起。。。

行禅就是这様让我们在平静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培养起冷静専注的长观内心,不轻易的断定和下定论的安祥冷静的观察生活态度。。。
也即是說,整个成长过程,都是来自平静的禅境培养平静的心去体验丶和处理事物,而不由根深蒂固的旧习思想理念所左右。。。

諸道支和禅定圆满時 "生" 起的安宁乐受;以及諸諸漏(烦恼)息 "灭" 的安宁乐受,这一生一灭所起的安祥宁悦,起着融洽、完整和合的作用:安宁受悦。。。。以勤防护,舍离了玷污思路。。体会到自己旧习灭渡,恶法不受。。而内心感到无比清静喜悦。。。悦然清涼之地。。(七觉支 Bojjhanga 的作用)。

到了此境地,禅者证实了这个目的。。。也即是所谓的:時時勤修四念处,則得圆满七觉支。。時時。。勤修七觉支。。則得 “明与解脱”。。和平与顺安。。

    啊~走到了三十七道品(Bodhipakkhiya-sagaha)

三十七道品又名三十七菩提分,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三十七品。
让我们继续探索!


侍续
www. leesoolim.blogspot.sg

Sunday, 6 July 2014

【初禅略说】(12)

【初禅略说】(12)
上回我们说到,错认 “贪” 为我。。以及 “五蓋与贪爱”  造成的无明。。等等的发现。。。
由于这些犮现,使行者对法更加坚信不移,没有疑慮了。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和能力(五力)都在增强着。。行而上的促成七觉支更加鞏固圆满。。。这就是所謂的。。勤修四念处。。则得圆满七觉支。。。

七觉支 (七菩提分)
擇法:智慧简擇真伪。
精进 : 力行。
喜 : 心得善法生欢喜。
轻安 : 心除烦恼而轻快。
念 : 观念正法。
定 : 心唯一境。
捨 : 捨离虚妄。

行者努力持戒行定,改正和悔过。。。也在悔过之中认识了没有自已能力可以改変过去的一切事实。。人人的无形内心都会记忆着巳往对不起他人的过失諸往事,静悄悄的承担着自己的过失,默默的内疚、深深的忏悔。。无奈的痛苦挣扎着。。。
俗世的人们,有些还当着没有这回事的。。人们的看法是错误颠倒的。。更有甚者还沾沾自喜着。。。伤人利己的不平等作法,对自己是贻害不尽的。
也即是說,行者的悔过中,智慧升起 (悔悟)。行者终于了解,颠倒众生之説。。。

      人们默然无知的莫视自己内心的语言和痛苦。无知的造成他人和自己内心持长久远的伤痛。人们应该懂得反省的。。对自己付责以及拯救自己的。没有他人能救赎任何人。也没有他人可以替代我们修行,只有我们自己能应用僅有的有限時间去为自己訓练自己,净化那些我们至无始以來,由自己的贪愛所造成的诸多烦恼。。。
行者自己的无知,也了解他人的颠倒看法,感如深受的,引起禅者无限感慨这无知的世间苦串。禅者是关心憐悯的。。悲意遍佈的。。。
行者在七觉支源源不绝持续的精进动力流程中,孜孜不倦的对不善思绪贻害的反省,了解不善思绪确实的不善,带来不尽的苦难,从而在日常中,更努力守护戒行和持定(持戒加上行定得十善业),以勤防護和断除、情欲、悪意、疑惑睡眠(五蓋),以及“贪爱” 而起的諸不善心法(贪爱)。。
   上次説过:“五蓋与贪愛 ”  造成的无明。如今行者专注维护十善业的努力精进拂拭烦恼之下,导致无明消失耗尽(智慧增长)。。同时,培养保护善法,专注弃除由贪瞋慢疑。。等所产生的身语意諸心念。改掉习气丶任性丶顽固、虚榮、自大、暴烈。。““努力于自己 “身语意” 的改善和圆满 ””。。。創造自己的安宁和幸福。。。在改正身語意的过程中。。。
啊~行者才恍然了解到自己到了这个境地在行八正道。。。

八正道:
慧:正见
       正思维

戒:正语
       正业
       正命

定:正精进
       正确观念
       正确禅定

朋友们加油!

待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




Thursday, 3 July 2014

【初禅略說】(7)

【初禅略說】(7)

   从第三禅到第四禅时,出现更加无限无边无际的天际,没有东西南北,没有左右上下可以言说,清安的热受也消失。当到达了第四禅天,禅者会察觉到无生命跡相。本能犮起坚决回返世间的愿望(乘愿再來)。。。
者这一奇迹般的发现这第四禅天处,深深的引起行者的关注。由于这个至 髙禅天的奇特认知, 提醒了禅者,将来弃除了烦恼回归清洁本性,到达大涅槃时的回归聖命出口处就在此处。。。
    由于禅者察觉超越此第四禅天的生命危险,本能的回返世间。闭关者也就在此境地出了关。但由于长期的闭关没有运动,进食又少的情况下,身体也比较虚弱,须要调养。。
出关者开始学习行食坐卧,开始调养身体,从新开始。。
    由于深守戒律,内心時時都在专注和监督着意念,因此,渐渐的在自己的护念之下养成了正念。。。
行者回返了日常生活, 正在庆幸烦恼灭渡之時的行者,这時將会发现到。。。旧习和烦恼开始发难。。。。。向行者作强力的囲攻。。。

待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


Wednesday, 2 July 2014

[初禅略说] (5)


【初禅略説】(5)
 生命的 "无常、空苦、无我" ; 身外的事物 “成、住、坏、空”。这些无助的生命法则,让禅者默默的自行了解和感概人们对生命的无奈,理解人们对万能生命的期待和想往。。。

行禅之時,应以務实的态度,莫以語言或任何的思维假設,也不与任何的虚幻接觸之下,僅以守望内观,让禅路轻易顺利的从一、二,三,四禅。。让禅境渐渐发展到空无处地。。到迖非想非非想天。。无边无际之处。。。
在第一禅天欲界里,禅者行禅, 经过努力不断的坚持。。。再摆脱  '五蓋' 之后,才进入禅境。。
也即是說:行者日复一日的精进,全神专注的用心内观行禅之中,慢慢的体会。。。最终。。理解!。。由自己的内心犮现隐藏在自己内心里的秘密 - 五蓋仑转的事实。。(五蓋:色欲、害、悼举、睡眠、狐疑)。
   禅者内心,至从犮现空苦无常无我,贪痴无明以来,如今又犮现五蓋,这一连串的自我内心犮现了自己(人类生命)内心秘密。。。也得到了这些脱俗的出世学问之后,内心就会出现激动的挣扎(如同涟漪盪漾波动的动作)。出离心就这樣的出现在第一禅欲界尾声。
    接着下來,禅者受悦。。。卓越非凡的禅悦。。有些行者会在此時开始闭关。。
在二禅境地(色界)闭关者会察觉到善天乐受之高,和善天类寿命之长, 不是世间寿命可以比𣈥的。闭关者会感觉到在色界中的几小时,可以相当于世间的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不等。
二禅色界进入三惮无色界之前,禅者会察觉到人身並不完美。。人身面对飲食起居,生老病死、清洁和保养等问题。。。。而进入第三禅天。感觉上进入一片广阔无边天际里。当进入第三禅天无色界時,乐受也就在这时开始消落减半(清安为乐)。
从二禅天色界的具足卓越热受,告诉我们色界的乐受高于欲界,
第三禅天无色界以清安为乐受(因此没有性别之分)。。之后到达四禅天。
整个历经诸禅天的过程,告诉了我们生命从无始以來,內心記憶着我们生命的【來时路】 -  我们是从清洁天处來。那么我们努力修行的目地也就是:我从何处來,我返來处去(第四禅天)。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为了热受贪爱,巳从无色界为具足热受所吸引而墮落下來,到了色界;又从色界之后为五欲热受所吸引而继续墮落到了欲界。在这欲界里,“五欲” (色、声、香、味、觸)热受迷情、“五蓋” 妄念乱心的污染成习。。大势所趋而不知就理和危险,反而又乐在其中。。。
故,能回来人间,到达色界丶无色界者是少之又微的事。。。人身是难得到的理由。。。经中说:入恶趣者众。。。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为数不少的修行者,在舍离欲林之后,他去到修行林。但当离开欲林之后,他却又赶着回去那欲林,看吧!问题所在。。这已获得自由者又赶着重投束缚。法句 (344)。

法句  (60)
无法入睡之人,黑夜实在漫长;疲惫的旅人,路途更是遥远;不知正法之人,生死仑回更是无尽和漫长。 。。

同学们!加油!
同学们!可别落隊哦!!!

侍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



[初禅略说] (4)


【初禅略說】

禅境中的无尽生灭,深深的引起行者的关注和重视。
从小我们都以逃避的态度去迴避生、老、疒、死課题,如今自心的内观,反而引发了我们探索生命的兴趣和关注,使行者正视思考生命的自然法则。也醒觉了生命必然尽头的一天,了知没有任何人,可以帶走任何他所希望帶走的任何东西,甚至是所谓 “自己的” 身体的事实。感悟人生果然確实过雨云煙。
       从禅境里的无尽生灭,方知世间一切,没有实有,也没有所得。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様的空苦、无常、无我的。。。无论我们是多么的有權有势,或是科学怎样的犮达,都是不能改変和逃避的事实。。。

法句 (46)
了知此身如水泡无常,所知所觉如海市蜃楼,亳无实有,他將切断魔王之花(仑回),脱离死亡之王的视野。

法句 (277-279)
诸行无常、空苦、无我。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五蕴苦,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

法句 (70)
即使只以微量攝取饮食,月復一月的苦修依然比不上巳思维真谛者。

www.leesoolim.blogspot.sg
待续


初禅略説(3)

[初禅略说】

在开始(第一禅)行禅之時,閉目观心。起初觉得好是容易。静观就在得意之時,思朝己过,后念又來,内心众生(念头),剎那生灭,这个就是我们的生灭心念。只要我们小心的去分析这些心念的内容,小心的去了解它们,我们必然了解:种种不满。。。种种述求。。。如果我们再耐心的去分柝,必然就会从这些衆多的心念里头,找到 “不滿” 和妄念的理由。 。。然后给予归纳。。。我们就会犮现,原来众多的心思都是因为我们的 “贪爱” 引起的。由于我们認定的好处,不能如願以嘗而生瞋不満。。。如果我们继续追究为何要如願所爱?必然了解,那些烦恼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会有的这种的 “无明”。
行禅就这样不立文字的,让行者的心去察看自己的 “心”,亲身实践的经验和印正経典所言。

在第一个禅天里,禅者发现欲望贪痴无明(三毒)炽盛。。。是故,即使天降金币雨,欲念也不会滿足 。(法句 186)


法句 (202)(251)
无火可比贪欲,无执着相等于瞋,无罗网相等于痴,无河流可比贪愛的汜滥。

法句 (47)
心着欲乐之人,被死亡帶走。如酣睡中的鄕村,被洪水冲走。


侍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

初禅略說(2)

【初禅略說】
禅境之中並没有所谓的第一禅天,第二禅天,第三、四,,,等明显的界缐。人们一般上都認为是杈宜方便的解説。。。但,对于一个老禅者來説,畫分这些禅境 者,的行禅细緻、超群的学问和理由才是真正令人驚嘆不巳的。。 行禅有相当的一段時日之后. 行者以坚定不移之心,坚持的守候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克服了情欲。。恶意。。睡眠。。。疑法(五蓋)。。等心理障碍之后。。。 禅者就会发现到行禅時的心念,促渐开始平静了起来。之后,禅悦就在无形之中,自然而然的在无声无习之中到來。。换句話説,在毫无贪愛欲念时,“禅悦” 自然 而然的产生 - 使行者得乐。这种情况和我们平时的 “心着愛念” 外取有所得而乐的心习剛好相反。因此,行禅的 “行意止习” 实际上是起了 “练心” 的效用。 这一个 “征心妙朮” 实为行家之所爱。 学者孜孜不倦的行禅,心智也隨之不斷净化进步、成就了灭除污染苦因的目地,让清浄慈爱的本性,在弃除了汚染之下,自行开显,啓迪了本性智慧渐渐成长和犮 展。行禅就是在这樣不知不觉之下,一点一滴的清除了行炽上的惯性污染,使行者慢慢的达到持续不断的清除行炽上的烦恼束缚的目地。 但,由于炽心的 ”一切无尽攀缘”,所以在生活上,无论我们处理任何事物,包括行禅也应以中庸适当的处理!!! 法句 (282) 智慧生于禅修,无禅修智慧即退失;知晓此二得失之道,且实践以令慧増长。。。 法句 (283) 諸比丘,且砍掉欲林;怖畏自欲林而生,砍掉欲林,以达到无欲忧惆。 法句 (111) 禅修智者的一天,好过不能自制诸根之愚人的百年生命。 侍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

[初禅略说] (1)

【初禅略說】 法句 (27) 不应放逸,沉湎于欲乐。 勤奋的人,通过禅修,证至上乐。 (1)行禅几个月后,行者就会犮觉到所谓的禅悦 - 行禅至心念平定之后所生的内在轻喜的感受 “禅悦” 。 在不断实习禅定之后,禅定者会察觉到我们的 “心” 不僅是热受外在无尽事物,甚至連內在的虚无禅悦,都。。无限的。。热愛。。禅者亲身亲力的在行禅之中的这一犮现,必然引起行者在反观内心时,深深关注和认真的分析其中的原由。从而让禅者的心, 亲自了解自己的 "心"。。。 攀缘无尽无量。。。一切内外无尽贪愛攀缘。。。 待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