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5 November 2016

初禅略说 32【不同根基,共同目地】……..

【不同根基,共同目地】





亲证四禅八定 :  行者自证三界由来及生命的起源。
戒禅深化 :   心的离诸识㦓,无明灭尽而生起解脱生死的智慧。

[三界九地]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因有淫食二欲,故名欲界。下起初禅,虽已断欲,尙有色身,故名色界。再上则四空天,色身亦无,故名无色界。九地者:欲界彙为一地,名五趣雜居地。色界有四地,即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名拾念清净地。无色界有四地,即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合为了九地。

无法内证了解四禅八定的行人,只好从经典文字记录中寻找与禅学相关的心法変異见解知识。不是自心変異生死時,历历自心亲观现起的心法(心的动作)。也即是说没有自心的变異生死、生死尽、的动作。。只是知识上的知见。(由道心丶果心引起的四禅八定的演化内观者除外)

行人如果没法入禅,迭擇其他的法门,可以到达类似近行定(入流亡所)的目地。。也有者外习经论的佛学见解来迖到文字上的通达。文字不能完整的表达内心特有的一切,而不同派糸又以不同的方便法来表达回归自性的目的,而行人又容易被自己的方便法所束縛。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同樣的耗去了人生大半的時间。四禅八定与戒禅深化作用而自证三界由來,想要用其他方法来达到禅学的目地,是非常困难的。

了解与证实还不明确,心的行动与执行就难于实行。即使严格执行戒禅,制心一处给予归零再从头开始,无始以来内心随顺贪爱的习惯,並不是说改就改的,更何况文字上的了解,要达到心的确认,生起愿行与落实行动还是有一个必然过程和距离

多様化的不同方便法,说法是林林种种的,多姿多采的。。听出耳油的。。而那些专注戒惮心法者,却严肃无声和无法可说。。各有所长的。佛学的广逑深奥包括了种种法门和行人。。

靠自己持戒行禅深化所得的内心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经典可以借鉴。但是,学习别人加诸註解于经典论说的,是学习别人的看法见解。。

註: 行禅時不作任何的期待。。也不接受任何没有自己証实的一切,包括本篇。。这种精神就是導致自证的要素。



漫漫㱑月,此経段默默—处的。。等待着—颗驚喜者的出现,为他点燃道果初燈。。为他见证此地。。为他加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