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禅略说(30)]【若谈不离身心处,离开身心无正法】
三十七道品是在戒波罗密及禅波罗密在心灯重燃時,戒与禅的果报心引起。。心的自心淸净历练的一种觉知过程。
五十二心路开始的资糧位:是使心清浄法。十地是:心的起修法,从资糧位修起,修到十地的整个过程,即是使心清净方才起修的过程。
然而,从文字的片面上来看:是心的起修方才起清净。。文字有時是。。不能表情达意的。。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四禅八定。。也然。
我们都有同样一般的身心,我们所看到世间事物的刹那,是心对事物所下的偏面法义解读(概念见解)就執断的一种想象和看法。我們内心分别的烦恼和所知的见思俱起所認定的事物,而事物本身有時並不完全依照我們所設定的樣子。。人人对事物的想法见解,是非对错大致上都有同样的感受和知觉力。當我们在看经文時,我们一般都以为我们的见解看法是对的,他人也如此。。其实有些经文所註的法義,在大多数人所认同以为是正确的看法里,其实是否真的就是正确的呢?
禅境到达色界時,出现的所谓殊勝的快乐是我们世上生活中从来不曾经历过的(本不属于这个世间的东西)。也从来沒有任何人能夠告诉我们有这様的一种乐受。。但,禅那到了色界時,却出现了这种殊然超越一切的乐受,让禅者在行禅的功德力中,亲自领受数天。。这种世上从不曾有过的熱受经騐,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记忆中跑出这样的热受來呢?同样的一旦到达了无色界,无色界的乐受反而比不上色界的快乐。为什么在禅波罗密,我们的腦袋深深的记得这两种不同的生活熱受呢?我们似乎是曾经在这种生活熱受的环境中渡过了一段非常漫长歲月,才会餘留下来的一种过去生活体验経历上的印迹感受记忆。。
再者,学佛离开身心无正法,知法见法的感动。。。才知顶戴感恩聖者佛陀。而不是因为我拜了一个出名的某某,他所説的都是正确的。。五十二心路的 “菩萨利益众生” 是排在成就禅波罗密之前,广化众生,要到达愿波罗密涅槃,还有个未知数,非常遥远的距离。。我们可要有自知之明,了解那是什么回事。。学佛非得要靠自己是不行的!
法州以法依,自州以自依。自強不息。祝福顺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