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4 July 2019

【心行变異的内外世界】

【心行变異的内外世界】
—个樸素无华,卑下托钵乞食,入世探究生命之学;在众人们慈悲喜舍,感恩关愛的黙然感召之中… 状大成长。
由始到终,在四无量心 … 的
环境中,征服了自己。。再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把—生所学回馈人群社会,—路承传。。所谓的以
『愛』征服—切的教育。

若以文人雅士,满肚诗書的文化传统,去解读是困难的
。但人们並不如此想,脱俗清髙,不为二斗米折腰的传统文化道德精神与价值观,根深蒂固公弍化的框架概念
,打印着学人们学佛的方式
。。然而,戒禅心识変異之学,是有别於传统文化的知见领域之学,以自己的文化方式环境要去解读学习,而不以他人的方式去求证,就会感到难於捉摸,佛理浩瀚难懂。

传统教育,深受古文影响,文学上的文字用語浮夸,妙笔橫生出神入化的創新思考的思维模式,赏心悦目引人观止的学习情怀等俗世见解
,高人一等的学士社会观念來处理与『本无可改,也无可变』的觉学是不得其门而入的。这是个运用卑下本觉平常心的亲和力,溶入众愛关怀的潛移默化啟发环境里
,行人长期自身努力戒禅使心清洁,引发的呈长道支灭烦恼,不知不觉的內心清洁的印记,迶着贪愛妄念促渐消失,促渐的阔大起来。心地清洁的发展到无暇完整時
,内心呈现清洁境地,在四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抛磚引玉环境下,过去被烦恼如云遮月过的灵心,就会回審正视—路來戒禅法理的用心专
注修正,使自己戒行具足心地无比清洁,行为也変的慈悲喜舍起来。。在黙然指引加注正视 …  戒行灭度烦恼恢复了清洁的原来是 … 本来自性 … (真我),慈悲喜舍重见了天日。。

历经四禅八定乘愿再来的承长探索。推己及人的行人,就会发觉到 … 人人原本也都具有的清洁自性。。行人如云开见月,水落石出的自行见证。。

经历这片段行持的行人,会驚觉佛陀的超越智慧。。世间竟然有这样独特丶唯一的人(佛陀),发明所谓的戒禅佛理(三学),來对治这个无形的心。。使心回归洁地 … 慈悲喜舍,自证证他。
耗時漫长㱑月,克苦持戒行禅的自心变異三十七道品,方知使心回头之法。。行人识知难能可贵,得來如此不易如获明珠而护维努力着自己的洁行。。畢尽无尽世的心行,必须要有个独特的方針对治,並不是道德传统知识文化就可以解决的事。

在这个以天地为課室,戒禅无著唯䛊变異,降伏治心砥砺克苦之法,与传统课室寒窗苦讀,秀才式的雅儒髙尚
,詩書琴畫,八斗贤达居高临下的儒士教育方式是两码事 … 南辕北辙的。
况且,整套内心长征的过程
,不是断章取义片面文字的所谓 "至髙点",即使是铇记
经文万卷,心识也无法引起四禅八定,三十七道品的変異。只是在文字知识看来確实博学髙超,可是内心却无真正的引起变異而起跑,因此変異也没到达终点 … 不生不灭!或是完成了心的变異生死,能使自己对世俗见解上的改变,引起学人解除烦恼上的努力(起修)。但人们並不这样想,世俗学人一厢情愿以世俗的文化领域见解,寻求法理间的逻辑通达連贯加入见解。如此—來,
传统文化的是多数人的俗法赞同,以为就是—切。为自
己编辑設定"最髙标准",尤
其是在比对 "入流丶—往來"
行人内心心念世界的处理流程作业记述,分外的单調粗淺,也就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佛学上的知识是更髙更好的佛学,而不是戒禅引起心行处灭后,心的回归现起,心的心行变異。所谓的回归自性的专注丶行持着。从专注心念的发展,到最终了解心的百法世界,而識知本心
。。

行人在现实的实况体验生活
,卑下的托钵,没有異意,人人都是我的施主恩人,好坏任施感恩教化不断的锻炼着。继续不断的行持着乞士的行人,而不是儒士丶学士之类自居的达人。只是个 … 『布都加那』 … 平佣的普通人。
但,世人並不如此想,世人用他的方法,说是最好的法
。然而,是否考虑到千秋后世受影响的人会有多少?

註:
虽然內在变異无法外观,然而,可以从他的法理言詞目的地,以及流程作业的顺序与导向是否—致,知道对方
是否是 『行者』。行人是
否还在着迷之中等等。
—生中没有变異,或变異又
退转的学人,最终会怀疑,佛学是否是个空洞之学。



Sunday, 19 May 2019

『悟。。了什么?』

/『悟。。了什么?』

无尽世的烦恼並不会因为行
人证得本性不垢不淨的所谓觉悟而消失无踪。
悟前修行,是修 "起悟" 的作用。
悟後起修,是修 "解脱烦恼" 的朿缚。
证悟並非文字罗輯的贯通上的学识,而是『心』先证苦集灭道,究竟實相,心生起的动作。
心能回归自性,是因为戒禅作用,从何处來往何处走,现起的四禅八定的不同熱受天地。心的入流亡所,发奮回归,引起对心念的专注,而了解苦苦
,苦因苦灭,苦灭之道。心的觉悟苦集灭道,回头是岸,如逆水行舟的修持着。这就是所谓心的"悟后起修" 。倘若没有通过戒禅方便,让心自己观看自心的心法(心的程序),心的回头要从文字作理是不可能的,如果用其他的方便法,虽能让心入流亡所,从新建立,
重新调教,但在这万法唯心的世界里,以心观心法而生起的灭苦之道才能找到符合学人的真实利益与愿望。
事有先后,要是自己不能了解与降伏自心,救度自己,却要度人,那是事与愿韋困难的。
更何况世间沒有任何迢能力可以解救任何人的内心烦恼。。
我们克苦正心,是靠自己吃苦奮斗的,生活也然。。我们生活学问,是历经苦逼而来的,家国的温飽是苦心经營而來的
,不是不经苦难奮斗,就能离苦得乐丶消災解难纸上谈兵就可以解决的。
人生学问,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能让我们自己,亲自去了解 "生死由来" 更足意义的呢?

祝福卫塞快乐。。

Friday, 19 April 2019

【提婆达多的世间现象】

【提婆达多的世间现象】
佛陀住世,提婆达多带走佛陀心血创立的僧團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想要正法久住
,是非常困难的。
因缘果报的道理也喚不醒人们对自己的行为,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苦难的警惕。即使是身为神通与智深领隊
,教学的头陀提婆达多本身
,也会被贪爱受乘,不知不觉得置法理于不顾。。由于自己的恶行始终不能放下,
临终的提婆达多愧疚的求佛忏悔的记戴。

佛陀送给世人—生所学,珍
贵的礼物:三学。。但人们並不这样想,总是会以所谓的『更好』,…更加好 … 非
常好的学说丶理论和戒律,如提婆达多一般的,慢慢的
… 渐渐 … 的來转移,取代瓦解学人们,这世为人唯一的努力和希望,移花接木转移人们对正法的视线。

成住灭空丶身老疒死丶自然真理。离不开内忧外患自然瓦解灭亡,佛教也然。佛教传入外域,由不同的域外文化与人为所影响,分化着。有人说,佛教正法的传播由传播者所生,也有人说佛教正法的灭亡由传播者所灭。

佛教以离苦得乐为教旨,乞食为生,佛教历史记戴着佛门混入了无数无业游民,为社会人群供养负担。。现实生活中,有時也会看到有些学人,不旦不从事工作,五十二心路也看不懂,却说可以渡人之能。—旦天災人祸
在第一時间不是助人(也无法助人),同情与安慰他人
,而是指他人造业成果等
『不時说法』的传播,宣染抄作着。要是我们能以他人长期供养负担的社会人士的角度來看,会有什么感觸呢

古時的佛教大学,以及舍利弗妈妈为舍利弗建造的塔埤
,被火燒尽的古跡,是乎黙默的道尽无药可救的生命世界?畢尽,—部解救人类解
脱仑回之学,反被人类自己所毁。。

Wednesday, 20 March 2019

【未到过之地】

【未到过之地】

【如來藏】
真如在烦恼中,攝藏如来—
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來藏
,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

【如来藏心】
真如心的别名,即人人本来
具足的一真实心。

【如來藏缘起】
真如缘起同義。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阿赖耶】
心识名,八识中的第八识,华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丶所藏丶執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切法的
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的雜染法所覆藏。執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執为自内我。又译作无沒,即含藏诸法种子而不没失。又虽在生死而不没失。故名无没。

【阿赖耶识】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

【阿摩罗识】
又作阿末罗,或菴摩罗,华译为无垢,即清洁无垢之识
,也是九识中的第九识。

【阿陀那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執持
,言此识之力,能執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之不破坏。

行持戒禅,妄灭显真,贪愛灭,真性显,由谁见性?心也!此心觉知了心本身的觉知与操作系统,觉知了自心的世界。
在整个心识世界中,知道心有 "有为" 心法的阿赖耶,以及 "无为"心法的真如奄麾罗
。在文字上知道心的九识百法世界。並不是因此就能了解所有经文。。也不因此能亲证四褝八定,和体验內心记忆里,三界不同的熱受印记,以及所谓的识无边 …非
想非非想。。等等的心识世界。心的记忆三界不同熱受
,及相关知见领域的见解开发。了解了贪愛引起的—切
过串,包括踄及神通贪爱的放弃;畢尽神通起妄的束缚复杂化了轮回,於解脱烦恼与生死不利。三界一切唯心的贪爱困惑,善恶自造的轮转世界。
戒禅精进,妄我涅槃,四禅天与四定天(四禅八定)过后,行人亲证—个清洁的 …
真常指标之地。不是任何车乘可到达,没有人煙足跡
(纯粹沒有妄身心)可到过的清洁之地。。
自从沦落无尽论转束缚以來
,不知归途的心,望见自己真正原来固有的故土,也意识到妄我贪爱執持延续身心的生命,才不至于入灭的危险。有生命才能寄以修持到本来清洁应有的模样,才能回到本来固土的希望。因此行人发起 "乘愿再来" 与继续努力修持的愿望。—心—意,归心似箭的往回走;如离群的小象,忆起了林中的家園
,回头往归宿的方向飞奔而去 … 经历了三十七道品,了解了内心的世界,最后,从自心的世界中,走出来。。

知道了文字般若,也並不是说就能使我们的心,察觉到妄我涅槃指标時的心境(所谓的清洁真如。。未到过之地)。。文字般若却能引起种种的幻想。
事实上,这一个禅境,只是四禅八定之后的其中—个境地,在整个过程中的—小点
,也是—連串変異的开端与
最终的目标。。就好像摸到象鼻而已,象是摸到了,但是,在还摸不到完整的大象前,不能就此认定是大象的形状。畢尽妄我涅槃,回归自性全程的整个修持,是要靠心行的继续追踪,並非可以从文字中直接了达的。。文字上对自性的浮夸註解,有時,不知道,反而更好,尤其是应文解意的 "知道",
—天天,与時日增的 "知道"
,—层层的添加上去,反而
被文字的弊端,以及自己的见解层层牢牢,加固的封閉着,想要破壳而出,就再也不可能。。

【未到过之地】
真如不染万法,当无烦恼時
,即圆通。。烦恼蔽遮時,真如一念无明则起万法。因此,在心识的世界里,真如无为法,与心法有为法,是不同组别的。
而心法受 "心所有法" 所属而
无我作主。

文字记戴着前人的心血以及行识上的动作与成果的认识
。不能完整的表情达意,然而,读完之后,並不曾会引起心的任何行识変異。。但人们並不这么想,人们以为只要文字罗辑上合理,就是通达了一切。

(法句 323)
以任何车乘皆不能去
到未到过之地;只有
完全制御自己的人,
才能到达其地。

(法句 324)
那名为护财的象发怒時是难以制伏的,被捕后它绝食,只想要回去象林。

~佛陀~

Saturday, 2 March 2019

4【不苦不乐 … 无著生心】

4【不苦不乐 … 无著生心】
在我们接触事物的当儿,如果内心专注力強,我们会察觉到 "心" 对外在事物的熱受贪爱认知,产生对事物的衡量評价之后,才迶之与身语意。
专注弱的時候,就察觉不到心的快速自动操作程序。而这种操作,不是「我」在操作而是 "心" 的惯性操作程序
。。沒有中立擇法清洁的人们,都執持认定这种意识为
"我" 。
无尽世以来,我们都从外界获取种种沒完沒尽的事物,来达到心识上熱受欲望满足
,形成心识贪愛(我)熱受的深化与延伸对世上生活种种事物的认知執著,这种习惯深化收获欲望满足的贪爱心识行炽轮转程序。。

佛学以理论和实习两方面着手,让行人恢复本来应有的自性(回归自性),擇法清洁的本来世界。。以三法印
(空丶无常无我)破除心对事物的執著与见解。。因缘生灭,有无故彼让行人依循找到了引起对事物執著的真正主角。
禅的寻丶伺丶喜丶定,即空无所著 … 寂静丶不为所得不干预 (灭妄)的无为,行意丶深化 … 的行意持褝而禅悦自起。。。实习锻炼心的 "反向" 行识,尤其是行禅的长持深化『不加入意见,只作观察』使其定形。不但在生活上当面对事物時,在行禅之前加入妄念的消失(妄我涅槃)。另—重点是让行人 "心"
的行识作意,从何处来往回处走,回到自心生命的起点
,无为清洁。。无著而生心
:自心在生命的原点,自观贪爱熱受的善恶心念轮转程序。。大善果报识的升迁与贪愛心识的堕落轮转程序… 。亲证心炽无边无际 …  非想非非想,在戒禅清洁功德引起的妄我贪爱,渐失的不同心炽生命熱受(三界:欲界丶色界丶无色界)境界。了悟由贪爱引发的三界轮转的不同生命世界,与由来。

当行人到达色与无色界的境地里,莫於任何境地里交谈
。以不迷伩,科学化的态度见解处理。。畢尽,佛学是超脱三界生死,不是界内神通诸事为目的地,故不必心着境地的界内事物,花费额外更长的時间,—心又不能
两用,因此避开诸多精強贪爱的节外生支朿缚,在生命的期限里,完成学业才有希望。

佛学以实习行禅与理论同步让行人自己的 "心",回头是
岸的找回自己本来的归宿。

文字註解:

【三禅】
色界的第三禅天,因此天的
天人禅定深妙,人人身心快
乐,又因此天的快乐乃是三
界九地中所最凸出者(三禅熱受最甚),故此天又名为定生喜乐地。悲华经说: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三禅。

【三禅天】
熱受,三禅天最盛,贪爱束
缚更甚。出离解脱,向厭、離欲、滅盡,背道而馳。

【四禅八定】
四禅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无色定。

【三界九地】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下起地狱,上至他化天,其中众生,因有淫食二欲,故名欲界。下起初禅,上至有顶
,其中众生,虽已断欲,尙有色身,故名色界。再上则四空天,其中众生,並色身亦无,故名无色界。
九地者:欲界彙为—地,名
五趣雜居地。色界有四地,即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乐地,四禅名捨念清洁地。无色界有四地,即空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合为九地。

【四禅天】
色界诸天分为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清淨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即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此三天已不须段食,故无鼻舌二识,惟有乐受,与眼耳身三受相应,喜受与意识相应。
二,清浄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即少光丶无量光丶光音等三天,此三天无前五识,借有意识,因之惟有喜捨二受,与意识相应。
三,安穏心中,欢喜畢具,名为三禅,即少淨丶无量淨丶遍淨等三天,此三天识受皆与二禅略同,但意识怡悦之相,较为淨妙。
四,前五识俱无,亦无喜受
,僅有捨受,与意识相应,名为四禅,即无云丶福生丶广果丶无想丶无烦丶无熱丶善见丶善现丶色究竟等九天
。根据大涅槃经说,初禅天人,因他们心中有粗细的思想,所以外面有火災。二禅天人,他们对於禅定,生喜乐心,所以外面有水災。三禅天人,他们呼吸粗重,所以外面有風災。唯独第四禅
,所有內外过患,—切均无,所以诸災不能到达那里。

註:四定的四个境地相较四禅來的明显,行人很容易把四定误当四禅。。
奇哉,我们因熱受而來,
『禅』的寂灭贪愛过程中,却能喚醒过去不同的生活熱受记忆。。
从以上的种种文字注解,让人觉得,有時不知道反而比知道来的有利。畢尽,人类与身具來的贪愛,在文字不能及,与文字幻想以及人类
,自古以来的迷惑与迷伩,深深障碍与朿缚着的人们的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