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7 June 2014

【初禅略說】(8)

【初禅略說】
    由于长期的坐姿参禅,及放下了外在事物,造成身躯应变不灵。当回返日常生活時,一切生活起居,倍觉非常辛苦,生疏和空白。因此禅者必须努力的学习行食坐卧,重新开始。。。
也就因为这样的清纯洁白,才能让行者不被旧习的干忧的情况下,一清二楚的看到自己内心的世界。。
上回说到烦恼回击行者。。。也就是说,禅者发现欲念,贪痴开始回头猛烈的攻击禅者。
禅者一路來的専注和护念之下,自然的生起竖决的对治手法。。
当色慾到來時,禅者应用屍烂散法(即九想):1. 新死想。2.青瘀想。3.膿血想。4.绛汁想。5.虫噉    想。6.筋纒想。7.骨散想。8.白骨想。9.烧灰想。

。。令心慢慢。。慢慢的平静下來。。。从而得以开脱苦境。。慢慢的平息离苦。。松梆之后。。,行者才真。。正的了解。。"平息的快乐"。。。
   
 由欲求的苦串,行屍烂散法得以平息; 或行乐之后才能平息,都是得到一样的平息。但相较下,屍烂散法使行者显得各外的优雅尊贵,清净雅隭。。反而是行乐让感官受乐法所不及。。。不但如此,行者不断的用屍烂散法所得的绵绵不绝的微妙寂乐感受,才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我们内心的 “贫愛热受” 引起的色欲,就是这样的時常让我们经历着无数次的 “苦串” 路程。所以,如果我们要減少或灭尽痛苦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用屍烂散法,降伏内心在感官上的无尽热受的贪攀,达到精神的聖洁和至上的快乐。。
禅者一旦经歴过了这两个不同的境地,就自然会真正的体会和感受到 “我们的所谓生活和享乐”,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妄念之中。。而已。。。
       是故言説我们的真实心,恒常祥和,实无生灭。。。终于由行者亲身体会和亲证了 -  我们的真心,由妄心所遮蔽的事实。。。
学佛者可以通过讀書的方式,來增广见闻,从中知道了很多很多的修行方法,了解有关于 “闭关”、“佛法” 、“涅槃” 、“觉悟” 等等來达到知识上的广学多闻。然而,佛法丶修行法丶戒学丶禅定是相辅相成的,四者都起了支助、成长、成熟、运用、以致 “作用” 的目的。而禅学本身也有一段很长的成长期才会成熟的,不是一潮一夕可以完成的。若要达到亲身(心)的 “觉受” 而起觉悟作用 ,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 达到目的地。。。
    当行者的内心体验了欲望和妄觉之后,渐渐的就会了解我们生存着的观念,其实都是被自己的妄念囲繞着而使我们快乐、也使我们痛苦。。这个世界,是个慨念世界。。。也就是說,这些由贪爱欲望带來的苦串、乐串的发现,让行者了解,受觉和心的生灭法是空苦不实的。。。而且是无常无我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因为我们都长久的把妄念视为 “我”!(是故佛说无我)!
行者到了此境地,才恍然的了解到自己是在行:身不浄、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等。。勤行四念处。。。
之后,由于行者的孜孜不倦的專注着意念的改进(护念),造成不断的自行犮展,精進的自行增上学,才知自己在行四正勤。。。令恶念灭,令善念生。。。禅者日夜不断的警戒着自己的心,蹼灭迊面而來的诸烦恼,而最后了解生命本质就是妄觉 - 由烦恼所生。。。
行者努力不懈的精进转念,渐渐的把恶念的部分转成正确的念头。。这様一來,浄念的部分就越来越占多數。最后由浄善念所主导。心境就这样慢慢的净化了。。身体也隨着強壯,康復起来。。
这時禅者发现了心洁了之后。。身体反而比修行前更加強壯。。是故行者証实了 “心洁体壯” 之说。。
禅者从心境不断改善的进度上去比较自己之前和之后的差别,在自己努力的清洁自己的心地之中,知道烦恼开始止息,伩心自然不断增强而逐渐放心起来。。人也开始轻松和开朗起来。。。
禅者也由自己的内观,了解自心烦恼困境,而了解他人的困扰。。

当一个禅者看到人人都是生活在一个固有的人文生活里,白费心机去满足不为自主的欲望,无能为力的,过着妄念所制的生活;失去自性所察的能力,及丢失了原有的美好生活。甚至有些人,也为欲望制作了一个,连自己都无法弥补和原谅的罪业,而又自得其乐。。禅者的感受是慈悲长嘆的。。。心酸的。。


法句 (157)
若人懂得爱惜自己,他应好好地保护自己。在三个阶段的夜更里,保持警觉。

法句 (225-226)
時刻保持醒觉者,日以续夜地训练自己,防护自身行为,真心地朝向涅槃。总有一天烦恼止息,去到无忧无愁的涅槃之处。

法句 (299-301)
乔迖摩的弟子们心常醒觉,不论昼夜乐于培育清净、无害、慈愛。

法句 (31)
乐于精进与正视放逸为害的比丘,有如火焰般前进,烧尽一切大小的束缚。

法句 (350)
乐于平息欲念,时刻保持正念,观照不净,脱离渴爱,断除魔王的束缚。

法句 (379)

训练,检讨自己、防护自己及保持正念,如此你將生活安乐。

法句 (30)
放逸人中不放逸
昏睡人中独觉醒
智者如骏馳
驽马所不及



待续
www.leesoolim.blogspot.s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