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8 April 2016

九识与真如缘起

【第八识】
即阿赖耶识,華譯为藏识,因它能含藏諸法的种子。

【九识】
(1)。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菴摩罗识。
(2)指菴摩罗识、華譯为无垢识,或清净识,即真如。

【阿摩罗】
又作阿末罗,或菴摩罗,华譯为无垢,即清净无垢之识,也是第九识。

【如来藏】真如在烦恼中,攝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的真如法性之身。

【真如无为】
謂真如法性,离於造作,本自无为。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変,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義,謂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恆長如此不变不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教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伩论説:“一切諸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畢竟平等,无有变異,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真如缘起】
言一切法皆依真如之体,因缘之用,而起生灭之相,若追溯其源,则真如不守自性,以一念无明,生起万法,故名真如缘起。




Monday, 11 April 2016

My Journey: 菩提心

My Journey: 菩提心: 【菩提】 華譯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説的,也就是漏盡人的智慧。 【菩提心】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菩提心戒】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是三味耶戒的别名。 【菩提分】 1。佛陀从四谛的道谛中,开示出三十七种修习基本聖道法门,叫做三十七道品,也叫...

菩提心

【菩提】
華譯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説的,也就是漏盡人的智慧。

【菩提心】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菩提心戒】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是三味耶戒的别名。

【菩提分】
1。佛陀从四谛的道谛中,开示出三十七种修习基本聖道法门,叫做三十七道品,也叫做三十之菩提分法。
2。即七菩提分,又名七觉分。

【七觉分】
又名七觉支,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的七种觉悟。

一。擇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擇法的真伪。

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五。念菩提分,即時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七。捨菩提分,即捨离一切虚幻的法,而力行正法。



Sunday, 10 April 2016

My Journey: 9。十二因缘

My Journey: 9。十二因缘: 【十二因緣】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説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無明(贪瞋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識(业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人(胎儿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对境生爱欲)、取(...

9。十二因缘

【十二因緣】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説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無明(贪瞋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識(业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人(胎儿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漸老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復始,至於无窮。。

【十二缘起】
十二因缘的别名。缘起是诸法衆缘和合而生起的意思。

【十二有支】
十二因缘的别名。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支分,謂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此十二支分。

整个十二因缘从无明  "贪爱"(根本)造业(行),識(业識)造成的生命。。。又因为有了名色六人的觸受,又再生了爱取(贪愛),又種下业因(有),而再造成將来的生老病死。

也即是說生老病死的問題來至贪爱无明造业的欲求而受生。。无论是过去世或是现在甚至是未来的根本问题均都是由于无明貪爱的见解。。。认定世间是有所的,熱受是真实不虚的。。世间是長恒快乐的。。见解。

殊不知世间一切,本是无常空苦无我,一切都是因缘果报的缘生缘灭的世界。。

禅者如实观察这个一无所得的世界而找到真相见解,而开始了撲灭贪愛烦恼的努力
……回归清净自性。

 由于生命在每一世,都在加速和加重「欲求存在和贪爱的惯性力量」。
。。。因此轮转。。也就无尽。。

十二因缘,就如電腦的程序。。一个惯性程序的作用,啓动着輪迴(電腦)生命。再生的惯性力量……是贪愛和业力(程序与電源)。

只有当欲求存在的潛能(即是贪爱的根本烦恼)的消失。了知了真相,生起无所欲求的见解。烦恼灭度,清净正觉正见的生起,无明也。。尽,不受後有(无生)。。

众生之所以痛苦,是由于不,知苦、苦因、苦灭、苦灭之道。。

註:
十二因缘是行禅者在四禅八定之后,观察行食坐卧的身心相应之中,发现内心的惯性操作程序。一个心为前导的生命的信息。。分析这些遗留于内心的生命信息。。

同时,一个四禅八定过后的禅者,必然会一心不乱的专注、观察自心的心念生命的生起,住立,和消失的全部完整的过程。。细心的分析,也必然发现心念生命的生起,是由于过去慾求事物的贪爱潜伏于心。。在時间的到来,过去旧有贪爱事物的慾求心念生命从新(现在)生起。。。及现在的贪爱,慾求未来生命的存在。。




Sunday, 3 April 2016

My Journey: 五见

My Journey: 五见: 【五见】 又名五悪见,即 身见,邊见 ,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 身见是執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 邊见是偏於一邊的悪见,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一切都歸於無,所谓人死如灭燈,这叫做㫁见,又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仍是为人 ,猪馬牛羊死后仍是猪馬牛羊,这叫做常见,这...

五见

【五见】
又名五悪见,即 身见,邊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身见是執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

邊见是偏於一邊的悪见,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一切都歸於無,所谓人死如灭燈,这叫做㫁见,又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仍是为人,猪馬牛羊死后仍是猪馬牛羊,这叫做常见,这种執断執常的见解,都偏于一邊,故名邊见;

邪见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謗無因果,坏诸善事;

见取见之见即指我见、邊见、邪见、取是取著不捨,對于上述三种不正见,執以为是,名见取见;

戒禁取见就是執行或受持邪戒,錯认以为是正戒,如一般人持牛戒狗戒等,以为是生天之因,又有一般人塗灰断食,錯認以为是涅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