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7 February 2016

【有餘涅槃】

【有餘涅槃】
(1)。依小乘的説法,阿羅漢惑業己盡,生死已了,而身体尙在,名有餘涅槃,或有餘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雖盡,但還餘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餘涅槃,或無餘依涅槃。

(2)依大乘的说法,菩萨変易生死之因盡,叫做有餘涅槃,要到変易生死之果盡,獲得佛之常身後,才叫做無餘涅槃。

(3)就大小相對説,小乘的無餘涅槃,因尚有惑業苦之残餘,故叫做有餘;至於大乘的無餘涅槃,因究竟而無残餘,故叫做無餘。

作者认为:若説上了彼岸,禅者還是一様的要吃飯,上厕所。。故還餘有漏的依身在。。的苦的残餘。。老、疒、死的餘苦,必然需要面对的现实。

Saturday, 20 February 2016

一樣的佛性?

佛陀教导我们涅槃之法,祂説祂对我们說的法,僅如整个树林间的几片叶子而已。。而我们却用尽了无数劫难的生命,勉强的去了解这几个真理。。而见法、见道。。

我们真的都有佛陀一样的佛性嗎?

佛学詞彙
【佛】梵語佛陀的简稱,華譯爲覺者,也就是正覺和徧知的大覺大悟者。徧知是説對於宇宙事理無所不知覺,正覺是説所知正確真實而無邪见妄執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號叫做正徧知或正等覺。覺有三義,即自覺、覺他、覺行圆圆满。自覺是自己徧知正覺以超越三界凡夫
;覺他是先覺覺後覺,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眾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覺大悟
;覺行圆满是自他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Thursday, 18 February 2016

5。生死苦

5。  在观察生死苦中,驚见一生到老死,最后一无所得的事实。。而改变了见解。引发禅者对过去无知观念的所作所为。。忏悔改过。以持戒行禅來修正自己身口意的行为。。推已及人,对人宽容
,善良温和,不分种族,敬老护幼。。

  行禅之時,禅者必须确保脚部血液循环暢通无阻。久坐脚部产生痛苦,须以缓慢的動作來交换左右脚的姿势。。以减轻痛苦。。但,无论怎样的换。。不久之后。脚部的疼痛又来。。。。学人平身第一次坐禅,就飽嘗到痛苦(空苦),无论怎样去改变脚的姿势、当下也必须做出改变(无我),来面对不断的痛苦。。但解决之后又来 (无常)。

  禅者作夢也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坐禅,就体验 (找到) 到:“无常、空苦、无我“ 的生命法则。一个从来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的生命事实。。为心所观。。

  禅者从这无常空苦无我的審察中,开始察觉到宇宙和生命,都在解决自身的困境而不间断的在轮转更变之中。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个 “活动” 着的世界,一个从无止静轮转和变動的世界。。
甚至人们的思想也是変動的。人们在不同時间地点,都有个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意见。。。。影响人们思维的因索,环境是离不开关糸的。人们的见解知识,也随着時代环境的改变,而更变之中。。
禅者探索到的𥚃外宇宙世界,都是 “活生生”的。。一切都是依缘丶不断的缘起丶缘灭。。因缘和结果不断的轮转世界。。

  一旦我们的内心犮现了生命本质的苦(见苦),及无常空苦无我(见法)之后。。这个无形无相的内心。。自然而然的。。往内心深处去寻找。。原因。。。聖谛。
即是内心开始了破除常乐我净的初步正见,无声无息的,在禅者不断的行禅努力之時,一点一滴的生起。

然而,持戒行禅都要中庸适当的。。。
经、政、人,是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更動的因索。。
佛法是人类本性世界不変的原则。。


Saturday, 13 February 2016

【八識二無我】

【八識二無我】
八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赖耶識,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識。這了别作用是雜染知見,要轉八識成四種清浄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轉前五識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識為大圆镜智。能轉八識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執,断惑證真,故称为八識二無我。

【二無我】
人無我和法無我。人無我是了解五蕴假和合之義,知道人無常一的我體可得;法無我是了解诸法因缘生之義,知道诸法皆無實在的體用。

【二我執】(我法二執)
人我執和法我執。與二我见同義。

【二我见】
人我见和法我见。人我见是凡夫门不明白五蕴假合的道理,對於自己的身心妄執有一實在的我體的邪见;法我见是凡夫门不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對於諸法妄執有其實在的體用的邪见。

Sunday, 7 February 2016

4。生死苦

4。无论我们得到什么。也必然失去。。我们有生,必然有死,不能挽回。无论愿意与否,我们的家人及身边的人,就是我们人生舞台,忠实追隨的最后观众。。
出家学佛,固然是速学成就,引向善缘,师友薰習,入预流向宝贵之路。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等优良的因缘和条件。人人都有不同的造化。。。不同的生活环境。
。若要冲破业力和生活困境的阻拦,並非易事。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几个角色要作好,尤其是个优婆塞(居士):好父亲、好孩子好丈夫。。只有自己才能衡量自己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範囲内,作出有利于自己和家人的最佳迭擇途径。。
一个由于佛学而考虑生死苦恼现象问题的学人生命,好过几世。。俗世人们没有真实認识,考虑生死者的生命。。是幸运的。。踏入佛门能正视自然生老疒死的課题是可贵的。。是现实客观的。
我们智慧的生起,並不是依靠外在超自然力量可以幚助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真实的认识生命, 。。持戒行禅。。思维真理。。开始的。

Friday, 5 February 2016

3 生死苦

3。無论経历了多少榮华與苦難,无论是谁,必然会走到生命的终点。。放下。。一切萬緣。然而,世俗的人们,都把这个与身俱来的却身问题,尽抛䐉后。。只著熱受,无尽追逐,如在夢中。。耗尽一生,只求熱受与享乐。。

唯有超越世俗,探索生死的行人,才会正视这个犮现,内心自然而然的生起对生命意义的疑问。。
驚醒的行人。。持戒行禅,寻找生命的意义。。及三界由来。。探索真相之旅。

精進不懈怠的。。勇往直前的。。往身语意修行。。
初学的行人,有時会对自己的持戒行禅,寻找三界由来的意向产生质疑。但。。有志者。。依然前。。

2 生死苦

2。在观察生死苦中,禅者寻找生死的理由。。察觉到自己也必然和他人一样,无论愿意与否,都无的入灭。死亡。。     
无论我们的家庭、事业、无论是我们的父母子女、一切必然妄灭。

这一世人,到底得到了什
?同时开始同情周遭人们一样的悲哀遭遇。。人人都有父母子女事业。。但,最后竟然是一切归零。。一无所得。。而开始对自己已往过去的所作所为。。生起深深的忏悔。始思索已往所作的过失。。寻求对策。。向人追忏。作出善后。。寻求原谅。改过自新。。正弍的走上了修行的旅程。。
痛改前非的往身、语、意着手。。在入灭尚早之時起修
。。。而不是在大限来临之時才想要来起修。。悔过




Thursday, 4 February 2016

何謂初果

何謂初果?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我们周围的人,有没有初果。。

【初果】指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一预流果。
【初果向】即预流向。见四向條。
【四向條】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汗向。向是正向其果位邁进的意思。见四向四果條。
【四向四果】
一,须陀洹向及须陀洹果,须陀洹華譯为入流,即入圣人之流,此位须断三界八十八使(烦恼)见惑方能证得。当未断尽時皆为向,已断尽为果。
二。斯陀洹向及斯陀含果报,斯陀含华譯为一来,谓其当於欲界的天上人间,各来受生一次,此位断尽三界见惑外,须更断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能证得当断尽一至五品時皆为向,已断尽第六品为果。
三。阿那含向及阿那含果阿那含华譯为不来,謂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能证得,当断尽七八品時皆为向,己断第九品为果。
四。阿罗汗。华譯为杀贼,应供,不生等义,谓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並色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方能证得,未断尽二界七十二品時皆为向,己断尽则为果。

【八十一品思惑】
上座部 (小乘)説思惑品數有十,即欲界有贪瞋痴慢四惑,色界与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惑,合而为十。此十惑分九地九品渐断之,九地者,欲界五趣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即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合共即八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