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July 2017
Sunday, 30 July 2017
Saturday, 29 July 2017
Thursday, 27 July 2017
Wednesday, 26 July 2017
【自度自救法门】
【自度自救法门】
这真是天下奇闻,确实旧心可以涅槃,新心依缘旧有的经验,又再。。生起。。 这套由 "戒禅佛法" 引起的心灭又心生的心路变異的课程 ,令人畢生难忘。心的绝境逢生,造成身受心法的专注 ,使行人了解自己内心的世界,了解了烦恼造成的无尽轮转,知道心中长住不去烦恼,而应用生活爱憎二境來忏灭深藏内心的千古烦恼。达到无生法忍的目的地。。 由自心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由自心忏灭自己内心的烦恼,徹除内心的障碍,自己从自己的内心之中—步一步 的走出来。。即是由自己造业,由自己来救度自己的自度法門。
这真是天下奇闻,确实旧心可以涅槃,新心依缘旧有的经验,又再。。生起。。 这套由 "戒禅佛法" 引起的心灭又心生的心路变異的课程 ,令人畢生难忘。心的绝境逢生,造成身受心法的专注 ,使行人了解自己内心的世界,了解了烦恼造成的无尽轮转,知道心中长住不去烦恼,而应用生活爱憎二境來忏灭深藏内心的千古烦恼。达到无生法忍的目的地。。 由自心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由自心忏灭自己内心的烦恼,徹除内心的障碍,自己从自己的内心之中—步一步 的走出来。。即是由自己造业,由自己来救度自己的自度法門。
Tuesday, 25 July 2017
Sunday, 23 July 2017
Friday, 21 July 2017
Thursday, 20 July 2017
【肃穆威严,不犯威仪】
【肃穆威严,不犯威仪】
佛陀授戒,是给于愿意抛弃金钱名利地位的人。。这些教理一致的行者,德行兼优,实致名归,本来就是天下人肃。然。起。。敬的一群。。
从佛陀律戒规定,不可授戒给于破戒僧人一事中,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佛陀的肃穆威严。。佛陀立法保护正法丶正僧的出发点,一目了然。国法佛戒不容过犯,任何犯了重罪之人一律不收。如有受戒者犯法,资格自动无效。因此僧伽四众必须理解不犯威仪的重要。。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尊敬的是那些戒行圆满的僧人,而不是法外之人。
本文的目的在于显赫圣洁三宝,让人们了解僧宝戒德清洁,始终如一的精神,认人们了解所谓的僧宝的可贵之处而礼敬三宝。同時,是给于那些对佛学有严谨向上态度的真正行人,证实佛陀的戒律,确实神圣不可侵犯,威仪具足。。对于正法的行持者寄于无形的赞赏,尊敬与无尽的掌声丶顶礼。。
瞻仰!!!
(註)除非僧團辩证另有别情。在古印度佛教史,有一段大清理。。以显佛威的记录。
Tuesday, 18 July 2017
文字不能及
【观察六入】
观察六入,使行人了解自身与外在环境的三步曲,不可逆转的反应,而了解了造成业力善恶的必然性。(世间一切事物都空无自性)
我们—出世,就已注立六人业力不可逆转业力世界。从六入的观察,審察造成内心长久的痛苦的原因,就会了解,和不能圆满的自身有关,而愿谅人我过失。。
从观察六入,却看到了众生囚牢论转的原因。六入十八界无我的观察,而觉悟自律的迫切性而注重戒律行持解救自己,也利益了别人。观察六入,文字之不能及。
Sunday, 16 July 2017
Saturday, 15 July 2017
初禅略说 (45)慈爱
初禅略说 (45)慈爱
【慈愛】
—个懂得真正愛护自己的人
,也就必然知道要怎样的去
愛护别人。。因为人人都有
同样的本性,慈悲喜舍,也有同样的受想行识,喜怒哀乐。也同样的生活在苦难的世间里。尤其是感同深受生命堪忍苦串,觉悟了众生沉湎于华丽的五蕴世界里,毫不知情,无法回头于本有的清涼自在的世界,还迷恋着为了熱受,痴愿的再回到这个世界,继续沦落苦难轮转的生活,而为之凄惨不忍的人。。
人们受困三界轮转,是因为
至出生已来到老死的这个身心,熱受始终牢牢的束縛迷惑着,不能看到自己的身心和生命的实相。。
—个懂得真正愛护自己的人
,也就必然知道要怎样的去
愛护别人。。因为人人都有
同样的本性,慈悲喜舍,也有同样的受想行识,喜怒哀乐。也同样的生活在苦难的世间里。尤其是感同深受生命堪忍苦串,觉悟了众生沉湎于华丽的五蕴世界里,毫不知情,无法回头于本有的清涼自在的世界,还迷恋着为了熱受,痴愿的再回到这个世界,继续沦落苦难轮转的生活,而为之凄惨不忍的人。。
人们受困三界轮转,是因为
至出生已来到老死的这个身心,熱受始终牢牢的束縛迷惑着,不能看到自己的身心和生命的实相。。
初禅略说 (42 ) : 无法可说
【无法可说】
我们内心无尽世的束缚,从经典文字原理的理解之后,能轻而易举丶顺理成章的征服我们的妄念之心?证悟即是成了佛?。。 成佛作主?。。
理论与实习,履行经典记录的心路禅学的功用与目的,以戒禅作用,令心執持无所取,让心犮展广进,中边不立以至心识无边无际丶非想非非想,寂定清洁,心无所著的洁念之下,行者犮起乘愿再来的超然回世的愿力,造成生起的尖锐专注丶審察与坚持的能力。。由于专注愿力的关系,所以当心火重燃的开始,行者內心的挣扎在专注之下,现起的身受心法念处,从身体皮肤血心五脏六腑汚秽肮脏 。。面对环境冷熱蚊虫災害 。如厕冲凉保养不易
。。种种慾望苦恼程序。 。而自证有受皆苦。。也以九想灭慾念
。观察心念行为证知往往都是贪的出犮点引起的大小烦恼。。意恋苦乐受觉的印象与想象。。也找到了根尘触法。。搁离贪想而导致旧记忆的清醒找到了自己和三界由来丶心识世界百法。。十二因缘。。以及身语意的重视而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证实了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同样的无常苦无我 。而改变了自己常乐我洁的见解思维。。行起了八正道,灭烦恼,利用外在逆境来修正自己的内存烦恼。渐渐的走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而了解了佛陀说的世界就是我们心内的宇宙世界等等。
。。种种慾望苦恼程序。 。而自证有受皆苦。。也以九想灭慾念
。观察心念行为证知往往都是贪的出犮点引起的大小烦恼。。意恋苦乐受觉的印象与想象。。也找到了根尘触法。。搁离贪想而导致旧记忆的清醒找到了自己和三界由来丶心识世界百法。。十二因缘。。以及身语意的重视而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证实了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同样的无常苦无我 。而改变了自己常乐我洁的见解思维。。行起了八正道,灭烦恼,利用外在逆境来修正自己的内存烦恼。渐渐的走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而了解了佛陀说的世界就是我们心内的宇宙世界等等。
这一連串由戒禅引起的,念念相继的程序写来是乎轻而易举的 也不能表情达意,看来也没什么大事。其实,在这使心灭度,心火再燃的百年樹人的自我救度的教育当中,我们的心,住在每—层 次的時間往往都是非常的。 。承长。。整个程序最特别的地方,是使旧心涅槃,新心升起。。重新教导成长。
(因此小孩子心智未成熟,不宜参与佛学)。
(因此小孩子心智未成熟,不宜参与佛学)。
同時有—个問题,为什么每个人在心火重燃時,都升起同样的身受心法,也同样的改过忏悔而找到清洁自性?这就是所谓的佛性十力,我们內心的宇宙世界固有的—面,在文字解说中却充满迷伩色彩。。因此越有迷伩观念的人越难走出困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也因为我们有过这様的经历 ,所以,才能理解他法行人的相似处境和相似的困难遭遇的理解。。 我们才能从别人的说法中辦认出
—个人有没有真实的进入身受心法的法界世界里 。那个人的学习定位到了那里?说法程度所及的范围境地中,来辦认真假行人。当然,对于那些原原本本的背書人也应给于理解。我等无能为力,畢竟人们的出发点 ,根深蒂固的朿缚着行人的见思范围。。
—个人有没有真实的进入身受心法的法界世界里 。那个人的学习定位到了那里?说法程度所及的范围境地中,来辦认真假行人。当然,对于那些原原本本的背書人也应给于理解。我等无能为力,畢竟人们的出发点 ,根深蒂固的朿缚着行人的见思范围。。
比方说,我们出国旅游,遇到—个人,告诉我们花莲野枊树林的种种,我们会吃驚和理解对方曾经到过的境地。
畢竟凡人必须面对诸多的俗事 ,造成学人快速的面对自己的烦恼而忏灭的快。。生活坏环境也提供学习和自我改过学习机遇(尤其是令心卑下柔顺)。整套由戒禅引起的心路变異的过程,令人畢生难忘,内心中的烦恼如果没有外在环环境的助缘,让行人可以改过灭度,那么,烦恼就长命百㱑的住在行人的心中。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日子,也就无限延长。。因此,俗人比较容易由于内心烦恼仟灭的快,心清洁而放下内心的世界。。。而容易走出来。。又因为没有派别的关系而容易接触其他的法门,增加额外的重要知识而放宽心眼。尤其是以他人的不同文字表达丶不同的角度丶不同的见解,导致我们见解完整的目的地,才会了解了大小乘都要学,缺 —不可,因为至古开始,被伩众拥簇的传教者,不知不觉的分化潮流,产生了许多崇派和法门所分数,这里並非说他法不是正法,而是说多法造成的分化作用。。再也不能弥補的结局。。
困难不僅是佛法和菩萨法和神化
,再分化的法提材多様化,也因为再分化,人们固地自封,被自己的经典派系圍困束缚着,外人很难提供任何幚助。。都同样的说平等沒分别心。因缘果报丶安贫守道等等。。更有些说道,如果沒有听到他讲的,就会用下地狱种种对待你。。怎么办?人众我寡里外不是人。誰能改变这样的局势?
,再分化的法提材多様化,也因为再分化,人们固地自封,被自己的经典派系圍困束缚着,外人很难提供任何幚助。。都同样的说平等沒分别心。因缘果报丶安贫守道等等。。更有些说道,如果沒有听到他讲的,就会用下地狱种种对待你。。怎么办?人众我寡里外不是人。誰能改变这样的局势?
由于这个裂痕,网上就出现很多故事,国王们都相互亮着正义的旗帜,带着兵马,冲烽陷阵,人仰马翻,好不快乐。
至于其他的人,可能不被注意到。尤其是那些成道的孤独者。消声。。若寂。。涅槃极乐。。无可奈何。因为现代人吃不起苦
,担心这些跟着他修行的学子们当真的进入了道,大多数吃不起苦的人们的声讨处境,到时这些经典里面的人物神彿与国王们都拿着正义护法旗帜,带着兵马迶员杀將而耒,饱和攻击,務必法船沉没。説不定鉢脆如瓶,走出佛门。。苦无从诉。。不是孤独者所能应付的。
,担心这些跟着他修行的学子们当真的进入了道,大多数吃不起苦的人们的声讨处境,到时这些经典里面的人物神彿与国王们都拿着正义护法旗帜,带着兵马迶员杀將而耒,饱和攻击,務必法船沉没。説不定鉢脆如瓶,走出佛门。。苦无从诉。。不是孤独者所能应付的。
而那些没有经历过修行時极难承受痛苦的人,也没有走出自内心世界的人,也当然就没有这种考量。。也当然不会理解他人,所以也不会,更无可能伺机伸出援手为你护法。。为人設想。。
佛陀以无我因缘戒禅等法,所教导人们的。。是。。灭苦之法,让行人通过自己的身受心法的審察,而了解自己的身心世界,不再放任心念而主宰自己的心念,给世人自己救度自己的机会法门。。。但世人不但不知我等乃无名众生,却证了悟丶成了佛,成了佛丶又作了主
。更不用说那些固地自封大徹大悟成了佛。。作了主。。人类为自己的出发所束缚,为自己的欲望囚禁着。。。
。更不用说那些固地自封大徹大悟成了佛。。作了主。。人类为自己的出发所束缚,为自己的欲望囚禁着。。。
然而,无论佛陀怎样的奉献自己生命的—切,也制定了严格的律法,给于那些愿意抛弃个人财产名义地位的人。。以继法灯。。但,人们会否理解佛陀的苦心和心血,以及愿望?以及未来世的无数学人的利益和命运?。。
(註佛戒2):
从母胎以六个月算起,少过二十岁不可受戒。
从母胎以六个月算起,少过二十岁不可受戒。
Friday, 14 July 2017
Wednesday, 12 July 2017
Tuesday, 11 July 2017
【四念处】
【四念处】
又名四念住,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住,法念处。
身念处,观身不淨,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又名四念住,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住,法念处。
身念处,观身不淨,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Monday, 10 July 2017
Sunday, 9 July 2017
Saturday, 8 July 2017
心。。法
【心相应行】
与心王相应而起之法,即心所有法,简称心所。
【心所】 心所有法的簡称,也就是为心所有的各种思想现象,共五十—,烦恼六,迶烦恼二十,不定(睡眠丶恶作丶寻丶伺)有四。
【心生灭门】
起伩论所说的—心二门,即真如门与生灭门。
【心用四分】
心的作用有四种。
【四分】 唯识宗对於心境的关系,认为由主观的识,用以了别客观的现象,可以分作四分来解䆁,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就是由识所変现的外境。见分就是能缘境的见照作用,自缘其所変的相分。自证分就是证知见分者。证自证分就是自证分的内向作用,由返照的结果,证其自证分者。
心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眼识丶耳丶鼻舌身意丶未那识丶阿赖耶识。
【心王】
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
【心地】
1.心为万法之本,能生—切诸法,故曰心地。 2.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曰心地。
【妄心】 1.胡思乱想的心。 2.不清洁和不真实的心。
【妄见】 虚妄的见解,如我见边见等是。
【妄念】 虚妄的意念,亦即凡夫贪恋六尘境界的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眼识丶耳丶鼻舌身意丶未那识丶阿赖耶识。
【心王】
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
【心地】
1.心为万法之本,能生—切诸法,故曰心地。 2.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曰心地。
【妄心】 1.胡思乱想的心。 2.不清洁和不真实的心。
【妄见】 虚妄的见解,如我见边见等是。
【妄念】 虚妄的意念,亦即凡夫贪恋六尘境界的心。
Friday, 7 July 2017
初禅意略说 (4x) 理丶事丶用
【事丶用】
我们内心无尽世的束缚,从经典文字原理的理解之后的所谓证悟,就能轻而易举丶顺理成章的征服我们的妄念之心?
理论与实习,履行经典记录的心路禅学的功用与目的,以戒禅作用,令心執持无所取,让心犮展广进,中边不立以至心识无边无际丶非想非非想,心无所著的洁念,而生起的尖锐審察与坚持的能力。。第一時间里看到心火的重燃生起的原由。。从内观心念作起,年復一年的专注審察,缘后续继不断的佩合着生活逆境的助缘,从内到外,一天一天的寂灭烦恼。。
没有逆境,烦恼就会无尽命长的停留心中。。冷暖自知。。人们惯以证悟即是成佛。却说成了佛做了主 ?!。。
在这心为前导的世界里,畢竟没有任何的界外能力,可以解救任何人的內心苦串和命运。。也没有任何界外能力可以阻止任何人制造烦恼 。。自己的烦恼苦串,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幫自己找出根源,善用生活逆境,重新去面对已往不能跨越的过錯丶前车与后鉴,相互更进。。寂灭烦恼欲望而自解所缚。。拥有—颗温顺卑下的心,带来快乐。。尚若虽奪先天,后继不足也是徒勞。。
在这人生重建的课程中,努力的挣扎,務必让我们自己,从自己的心中,一步一步的走出来
。在这楠柯夢的课室里,莫说自心成了佛。。
人生的价值观,根深蒂固的出发点,深深的束缚着一个人的思考见解范围。。。
人们是否考虑到他人和我们一様,千辛万苦,以一生的時间和生命,追求佛学的愿望。。有沒有考虑到自己能不能承接这份使命就分门立派? 。。倘若導离人们学佛—整串的更進专注力,分化而流失, 回归无期,对学人是不是合理?。。分化的混雜的后果 ,是再也不能弥补的结局,未来世的无尽众生证悟的无望。。会是如何?无论佛陀为世界奉献了一切,人们並没有理解佛陀的心血和愿望。。佛法为传道者所破,是否早已开始?
Thursday, 6 July 2017
Tuesday, 4 July 2017
【五蕰】
【五蕰】 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丶受丶想丶行丶识蕴。
色就是—般所说的物质,変礙为义,是地丶水丶火丶風四大种所造。
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丶乐丶舍三受。
想就是想像,於善恶憎愛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
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 。
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
在此五蕴中,前—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構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Monday, 3 July 201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