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9 January 2017
Sunday, 15 January 2017
初禅略說 (34)诸法勝義,原无生灭,本不可说(见思之惑)
牽线木偶者乃八识,名也; 木偶乃色也。牵线者根据爱恨情仇的据本。。把木偶演得有血有涙。一剧又一剧扣人心弦不同剧情里,木偶表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一个常住的追随观众。。即是真如,真如即非导演(主宰)。
剧情里的木偶乃我者,時演恩情父母丶仇敌相杀丶公侯将相,流氓地痞,贪醜贱丑,跳樑寿者,飞禽走兽,身首異处。。
時演牛族家園,规规矩矩,为人耕地載货,无犯一法为人食杀。。
无论表演什么角色,但在每一终期的生命里,都面对生老病死的无助绝望,悲哀与恐惧和牽掛。。。总是必然的和心爱的人,生离死别。无尽世以来,都在恩情与仇恨天地里,血淚流尽如海深、骨头堆集如山髙。。是多少春闺梦里人。
无论表演什么角色,但在每一终期的生命里,都面对生老病死的无助绝望,悲哀与恐惧和牽掛。。。总是必然的和心爱的人,生离死别。无尽世以来,都在恩情与仇恨天地里,血淚流尽如海深、骨头堆集如山髙。。是多少春闺梦里人。
一切众生本有真如,本来清净,明明了了的,但由于没有知識(戲迷观众),又長期听取了五蕴不断灌输的热受伩息而迷惑,而住立于贪爱熱受之中,被热受妄我蒙蔽,而错认五蕴妄识为我,习以贪愛热受(妄我)主宰慾望满足为乐,(习已求成,图已坐大)的情况下,也认为外界能提供的美好事物是沒完沒了的。由妄我抄控來达到內心世界的满足也是没完没了的,世界是永恒的丶是完美的。。内在的世界是由我(贪愛)來主宰的世界;也以同样的逻辑,认为外在世界也是有主宰者。。。真性被贪愛热受蒙蔽着。。真如因此处于被动,跟遀着五蕴。。是个不折不扣的木偶戯的忠实追迶者。。随着剧情的欢乐而欢笑,也随着悲情而悲哀。
木偶演出一剧又一剧不同的剧情和角色
。。重復着为了爱丶恨丶对丶错,负出和编织不断的生离死别凄惨代价。。
放下一切愛恨。。。本自无生。。本自无忍。。本自无作。。本无所染。。—切诸法本来不生丶寂静。。以诸法本来不生故。。剎那刹那空。。只剩下灵明简单的。。—念。。
无明渴愛,苦海轮回。。愛的熄灭,也就灭了取丶有丶生丶老丶疒丶死丶伤心痛苦。。受想行识,诸行寂静。。众生的轮回,除了贪愛之外,是和人们的见解思维,以及感情习习相关的。可憐又可怕的戲剧迷痴人生。。。始终不知苦,苦因丶苦灭、苦灭之道,而无尽轮转。
身处于无明中的无明众生,之所以不知自己的无明,是因为至投生已来,已被
五蕴身心的熱受和见解束缚着。。迷惑与确认着。
戒禅治心,常态性的度灭妄染、坚持与善导。。无论是七方便、五十二心法,都是一层层的在度灭妄心的執向和烦惱
。。唤起无明的觉醒。。注立本性。。人人都有同样的清洁自性,人人都平等。。慈悲喜舍。明白了自己的苦处,也就会了解别人。。同情他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快乐,人人都会有夢想。但,如果我们憧憬着一个曾经遇过的人、或憧憬着能夠回到一个心目中旧日(或未来)的快乐生活時光,想要再重温旧梦,无疑的,我们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响往心目中认定的快乐生活,就是置自己于必然面对焦虑、不安、生离死别的災难重现之仑回之地。现实的无常空苦无我缘生缘灭的自然法则,是和这个梦想相反的。烦恼涅槃,寂静为乐的真如法性,常乐我洁相互違背的。。宇宙世界,僅是缘生缘灭,空苦无常无我。。这个宇宙世界,只是无明者追求的火宅。。猶如灯蛾蹼火。。颠倒夢想。。
至从那难陀佛教大学的大火之后,所剩遣留至今的所谓佛法,是否就是所谓的末法呢?而佛教最终由自己的传教者所灭的说法是否属实呢?或是早已开始?在成住坏空的法理上是否早已有了定局
?
Friday, 13 January 2017
[三佛性]
[三佛性]
自性住佛性丶引出佛性丶至得果佛性。
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
引出佛性是众生憑自己修行的功夫,渐进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导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发无餘。。。
学佛的三步伐,即是佛法道支的目地。。学佛的过程。。行人自䎅以为是最高的道支,其实就是凸显了該行人到达该境地的修行位置。。心的動机与企图的前導作用,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显示烦恼的大小和動机的严重性。。行人一旦修正圆满,烦恼灭度。心的淸洁立正,住立正觉,就能慈悲喜舍,显发无餘。。
自性住佛性丶引出佛性丶至得果佛性。
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
引出佛性是众生憑自己修行的功夫,渐进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导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发无餘。。。
学佛的三步伐,即是佛法道支的目地。。学佛的过程。。行人自䎅以为是最高的道支,其实就是凸显了該行人到达该境地的修行位置。。心的動机与企图的前導作用,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显示烦恼的大小和動机的严重性。。行人一旦修正圆满,烦恼灭度。心的淸洁立正,住立正觉,就能慈悲喜舍,显发无餘。。
三能变
【三能変】
谓—切法都要经过三种識的合作之力,才能现起,才能存在。
初能変的是阿赖耶识,当某—业的种子成熟時,即具有能变境界的力量,遇到增上缘,就变现起来
,名为異熟能变。
次能変的是第七末那识,这是説业的种子虽然成熟,然而也依赖於末那识不断的執我,犮揮它恒審思量的作用,然后境界才能存在,所以名为思量能変。
第三能変的是前六识,这是说虽然七八两识,具有能变的性能,然而若没有六识依六根,了别六尘,则境界亦不可能成立,所以名为了别能変。
Thursday, 12 January 2017
Wednesday, 11 January 2017
Tuesday, 10 January 2017
Monday, 9 January 2017
Saturday, 7 January 2017
Wednesday, 4 January 201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